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不进则退“窗口期”

13.05.2015  12:06

  “在市场环境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已到了不进则退的 窗口期 。”5月8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我国产业发展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走势符合预期;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走势好于预期。

  上述负责人表示,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统筹把握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全面分析总量、结构和趋势变化,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产业发展形势,找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一是部分增长指标回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分析判断产业发展形势,必须立足于新常态,既要看总量和速度,更要看结构和趋势,将关注点放到结构改善和效率提升上来。

  二是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形成。第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6%,较上年同期继续提高1.8个百分点,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对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东部地区的平稳发展态势对于稳定经济大势极为重要。从上海、浙江调研情况看,上海以消费型经济和重大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大飞机、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浙江以互联网经济和制造业核心技术突破为主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端装备、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目前,上海、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合计占全国的13.3%,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活力和后劲。

  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目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性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发展,制造业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呈现出“服务引领制造”的新特点,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生产方式加快普及,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