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江苏园博会18日开幕 交汇点带你抢先赏花看景

15.04.2016  15:07
 

春光明媚,如果你还没想好去哪赏花看景,那么,不妨考虑下即将开幕的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今天,交汇点记者从江苏省政府发布会上获悉,第九届园博会将于4月18日在苏州开幕。据了解,本届园博会除了传统的园艺展示之外,还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新鲜的东西。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要着急,先跟着交汇点记者看看这届园博会的几个关键词吧!

关键词:园林生活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可以说,苏州的园林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有着这样的”先天优势“,这次在苏州举办的园博会便紧紧”抓住了园林与生活这两个词。不仅把主题就定为”水墨江南?园林生活“,主办方还推出了关于生活园艺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空中梦想家”阳台改造活动、园艺进社区活动、最美园艺家庭评选以及现场的生活园艺展。

据了解,生活园艺展展园分为3个区块:公共活动区、阳台展区、童趣主题区。公共活动区位于展园的入口区域,开园期间为主题活动提供场地,并展示集装箱的园艺改造。阳台展区是核心展区,这里汇集了现代流行的阳台装饰手法,教大家如何利用植物的搭配打造时尚生活阳台。童趣主题区是专门为孩子们打造的游乐场地,孩子们可以在创意小屋和沙地绿荫中,寻找回繁闹都市中难以寻觅的童趣。

关键词:融合开放

 

改造后的柳舍村,已经成了园艺博览园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传统的苏州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大多是围合型的园林。而这次的园博会,主办方则打破了这一传统,不仅将园林设计成开放式的,还加入和诸多的融合元素。

据介绍,本次新建的园艺博览园充分利用毗邻太湖的区位优势,对原有岸线进行梳理,保留原生湿地,建设环太湖绿道,精心打造了占地32公顷的滨湖生态景观带。让博览园与太湖有机融合,形成一处新的景观带。

除了与园区外围的太湖进行融合,在园区内部,还将原址内的柳舍村全部纳入博览园范围,通过环境整治、建筑出新和景观提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景观,逐步完善村落业态,巧妙的在园区里原汁原味展现了江南村落的景观。

关键词:新技术

 

本届园博会还单独设立了海绵城市技术展厅

为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本届园博会还大量运用生态园林技术、节约型绿化技术和“海绵公园”技术,积极采用当代造园新工艺、新材料和植物新品种。

在这些新技术中,”海绵城市“技术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一项。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据了解,本届园艺博览会也是苏州首个大型“海绵公园”,所有铺装道路都将应用透水技术,既解决雨水渗透问题,也为让参观者感受到海绵技术的妙用。除了传统的草坪绿地,园内还将利用水湾湿地等来丰富园林绿地空间,使雨水起到“渗、汇、蓄、净”作用,最终园内雨水不用外排,不增加外围市政排水设施的压力。

据专家介绍,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要将城市原本的排水系统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而如果本次园博会对于“海绵”技术的尝试成功,无疑会对“海绵”技术在江苏的推广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园博会展园抢先看】

 

日晷园

日晷园是苏州园博会六大主题展园之一。整个展园展示了64种、约100多个日晷,目前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日晷林。

 

假山园

苏州园博会的又一大主题展园。在假山园的造园过程中,设计师沿袭古法并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土山、石山两种形式的结合,黄石和太湖石的相映成趣,在叠石掇山手法上,巧妙运用竖、悬、挑、安、飘、卡、垂、压、等十二大传统手法,立体展示山石的瘦漏生奇,玲珑安巧。

 

地景田园

六大主题展园之一。地景田园的主要景观之一——花海,就位于园博会主展区东北侧,是主入口进入后呈现在游客眼前的第一个亮点。在花卉颜色的搭配上,我们选择荷兰进口郁金香、羽扇豆、矮牵牛、薰衣草等时令花卉,希望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还大家一份游离已久的温馨平和、纯净浪漫之感。

南京园

南京城市展园以“湖甸烟雨”为主题,造园手法上利用坡向、洼地、浅滩、驳岸等立体地形,通过一系列的筑滩理水改造设计,再现自然乡野的山水风貌,并融入江南人文逸趣,形成独具特色的山野田园和湖泊水草景观。

 

苏州园

展园以“小筑春深,新苏式园林”为主题,有翠竹院、沐春堂、浣云池、锦绣坡、鸣泉涧、山茶坞等九个景点。全园以“山水园林、生活园林、科技园林”为创意理念,继承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同时、运用现代造园材料和工艺,诠释一座“升级版”的新苏式园林。

(交汇点记者 廖健伟)

2016年4月13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