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藏家赴海外带40件套珍贵瓷器“回家”

21.08.2016  03:06

  14世纪之后,中国瓷器通过海陆丝路,大量传播至世界各地,种种机缘巧合,使一些当下在国内罕见的精品得以在国外藏家手中保存。昨天上午,“海外回流瓷器精品展”在南京城墙集庆书坊开展,40件套以明青花为主的瓷器,均是书坊负责人上月周游日本三大古城征集而来。

  明代一青花香炉成今日珍品

  我们知道,南京市博物馆有一件“国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造型纹饰之美、年代之罕见,有“价值连城”之誉。此次“海外回流瓷器精品展”,也有精美的梅瓶文物亮相。这件云凤花卉纹梅瓶高约30厘米,小盘口,细颈,溜肩,鼓腹,至底部渐收,为明代万历年间烧造。它的纹饰正如明代大多数青花梅瓶所表现的,以带状纹饰为主,分为上中下三层,大多数画面为花团锦簇、草木丰茂,一只凤凰在其间翱翔。

  梅瓶数百年来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造型,上宽下窄、高挑圆润,清秀典雅。专家认为,盛满美酒的梅瓶还有“四方清(青)平(瓶)”和“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的祈福之意。

  熟悉瓷器历史的人都知道,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近30年间,被称为瓷器制作的空白期或黑暗期,不仅少有这个时期的瓷器存世,带有年号落款的更是罕见。但此次展览,就展出了正统年间的青花香炉。

  这件青花香炉近茶盏大小,但上下宽度一致,外侧施釉,内侧直接暴露白色的胎体。“征集时我上手触摸过,虽然内侧没有施釉,但却一点没有粗糙感,犹如婴儿皮肤般细腻。”集庆书坊负责人郑延海说。“这一时期的瓷器罕见,所以价值很高。”郑延海说。

  (张可)

  流传海外:既有和平贸易也有战争掠夺

  此次展出的瓷器文物有一个共性,它们均是从海外“回流”的。“也就是说,产地均是中国,但因为种种原因流传到国外。”郑延海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中国瓷器到国外无外乎几个途径,主要是通过海、陆丝绸之路销往国外。例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博物馆、伊朗阿德比尔清真寺都收藏有元青花。欧洲的订购需求者还会委托中国的陶瓷贸易商,特别定制而烧造瓷器,比如画上教堂、家族纹章等,其生产量相对要少很多,价值要比一般外销瓷高很多。

  在海外回流的文物古瓷中,亦会有一些传统的中国古陶瓷。中国陶瓷会出现在海外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外敌入侵时所掠夺而去的文物。这种“掠夺瓷”的回流文物,常被视为列强侵华的罪证。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