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纪念馆获赠一只皮箱,背后故事惊心动魄

06.09.2015  17:26

  中国江苏网9月6日讯 9月4日下午,新四军老战士徐笑奇的儿女一行来到新四军纪念馆,将母亲徐笑奇生前用过的一口皮箱捐赠出来。在这只皮箱背后,是新四军一支打入日军宪兵队的“400反间谍工作小组”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潜伏到宪兵队思想课

  4日下午,徐笑奇大女儿黎豫杭代表全家,向盐城晚报记者讲述母亲抗战时期的故事。

  1944年,中共浙东区委书记、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和司令员何克希,决定成立“400反间谍工作小组”(下文简称“400小组”),潜伏到驻扎在宁波的日军宪兵队。

  黎豫杭介绍说,日军宪兵队分为三个课:警务课、特高课、思想课。由于影视剧的传播,人们对特高课比较熟悉,那是专门抓捕敌方特工的。而“400小组”就潜伏在宪兵队的思想课。思想课的主要工作,就是推行“大东亚共荣”的思想,利用汉奸密探刺探情报。当时思想课课长铃木政一手下有“八大密探”,每个密探手下,另有一批人马。“400小组”组长周迪道化名朱人达,就是“八大密探”之一。

  “政治指导员乐群代号是400,组长周迪道代号是401,周斯明代号402,冯禾青403,王福林404,莫奇406,陈捷407,张黎408,”黎豫杭说,莫奇就是母亲当时的名字。除此之外,“400小组”外围还有少数通信员。

  “400小组”的分工是这样的:组长周迪道化名朱人达,潜伏在宪兵队思想课。徐笑奇化名徐国芬,与朱人达假结婚,扮作朱家太太。其余的小组成员,以朱家为联络点,潜伏在日伪各部门。乐群则负责上级与“400小组”之间的联络,经常以“表姐”的名义来“走亲戚”。

  “小组成员基本上都有被捕的经历,经组织同意后,假叛变潜伏下来,”黎豫杭说,周迪道被捕时是南山地区财经委主任,日寇一心要策反他。他假叛变后,铃木政一还不放心,一定要他找个媳妇,认为这样才会安定下来为皇军效力。于是,经组织上安排,不久后一个叫徐国芬的女子与朱人达结婚了。结婚当日,朱家大肆宴请宁波城内的日军宪兵队、警备队的头目,以及各路汉奸。结婚的消息还登报做了广告。

   比《潜伏》还要惊心动魄

  “400小组”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情报传递,此外还包括营救战友、筹集钱粮、运送物资、处决叛徒等等。黎豫杭兄妹几个都说,“400小组”当年的潜伏工作,要比电视剧《潜伏》惊心动魄得多。

  与余则成、翠萍一样,周迪道、徐笑奇这对假夫妻,也是分开睡。周迪道住在大房间,徐笑奇则睡在小书房。房子是租的,房东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徐章翠。铃木政一认徐章翠为干妈。

  在日本人眼中,朱人达、徐国芬这对夫妻是这样的:白天朱人达出门四处寻找新四军的情报,太太徐国芬则穿上旗袍、烫着卷发、踩着高跟鞋,四处与敌伪长官太太看戏、打牌、下馆子,有时还很好心地为不识字的官太太看信回信。到了晚上,朱家经常聚上一批三朋四友,打牌喝酒搓麻将。看上去,这是一个很标准的汉奸富裕家庭。

  “即便这样,日本人还是不放心,”黎豫杭说,聚在朱家打麻将的,其实就是“400小组”成员。他们集中起来,一边商量事情,一边等着“表姐”来。这时候,母亲的任务就是在楼下做针线活——放风。

  “有一回,‘表姐’来了,没想到铃木政一不声不响地也来了,”黎豫杭说,母亲心里紧张得要命,但脸上还要故作镇定,笑眯眯地招待铃木政一。铃木政一上楼看了看,见没什么异样,转身去看望干妈徐章翠了。

   日军特高课长“”运火药

  浙东游击纵队的根据地在四明山。由于当时日寇严密封锁,对时下紧缺物资盘查得非常严。1944年底,上海地下党为四明山搞到了一批生产手榴弹的火药。问题是,火药虽然找到了,但上海的同志没有办法将火药运出来,更别说运到四明山了。于是,上级命令“400小组”设法将火药运到四明山。

  “这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黎豫杭说,母亲他们接到任务后,也是一筹莫展。当时的情况,日伪封锁盘查非常厉害,别说运火药,就是出宁波城几天,都不太方便。

  日子一天天耗下去,一点办法都没有。快过年了,一个机会出现了。宪兵队特高课课长木场想去上海游玩,周迪道赶紧表示:我和太太都没去过上海,也想跟着木场太君一起去玩玩。如果同意的话,来回费用我全包。

  木场同意了。就这样,朱人达夫妇来到了上海。

  “到了上海,还是没办法。当时他们根本没有个方案,就是人去了再说,”黎豫杭说,母亲他们到了上海,顺利地接收了火药。但怎么运回去,一直没找到办法。

  最后一天,他们把心一横,买了一口女式皮箱,下面垫上衣服,上面再盖上两件,中间放着火药,就这么拎着箱子和木场去了火车站。到了车站一看,排着长长的队伍,日军宪兵对每个中国人都开箱检查外加搜身。

  “我妈妈的心啊,几乎都跳停了,”黎豫杭说,母亲那年才20岁,还必须表现得面色如常。此时,周迪道灵机一动,发现木场的行李被翻译拿着,木场本人倒是空着双手。于是从徐笑奇手里接过箱子,赶上前递给木场,表示“请你帮我把箱子拎上火车,谢谢!

  木场本能地接过箱子,掂了掂,感觉很重,问:“朱人达,你搞什么名堂?是不是做金子生意发财啊?

  周迪道顺水推舟,做了个鬼脸:“不做点生意哪来的吃喝呀?带点‘黄货’回去补贴补贴。

  木场就不再说什么。箱子由他拎着,宪兵看到木场就敬礼,箱子也不查了,直接带着从一个边门进车站。在火车上也有多次临检,但箱子始终在木场身边,都没查。就这样,一箱火药顺利带回宁波。周迪道又打通关系,从水路把火药运到四明山。

  “这口箱子妈妈一直用到去世,舍不得扔,”黎豫杭说,如今兄弟姐妹决定将箱子捐赠给新四军纪念馆,希望它可以向更多的人讲述“400小组”的故事。

   徐笑奇”是她第五个名字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400小组”奉命撤离宁波,回到各自原单位。同年9月,徐笑奇随部队北上,与小组成员失去联系。

  黎豫杭说,“400小组”都使用的是化名。一直到后来,母亲才知道朱人达的本名叫周迪道。徐笑奇本人也改了多次名字。她本名叫莫孝贞,1941年参加新四军之后,改名为莫奇。1949年6月南下杭州时,她才改名为徐笑奇。这是她第五个名字,一直用到去世。

  对于“400小组”这段岁月,徐笑奇很长时间里,一直保持沉默。黎豫杭说,母亲对自己这段历史,几乎从未提及。

  “一直到‘文革’结束后,许多老干部开始写回忆文章,妈妈才陆陆续续讲了一点,”黎豫杭说,或许是政治的敏感,或许是隐蔽战线工作养成的习惯,又或许是母亲觉得,那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这段潜伏没什么了不起的。

编辑: 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