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四个注重”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发展

29.05.2015  12:30

      苏州市从政策机制、方式方法、基础平台、项目建设四个层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探索实践,推进社会福利与慈善服务事业发展。

      一是注重政策法规创制。认真抓好惠民政策理论研究、试点经验推广和政策成果转化,与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部门通力合作,借智借力、协调做好惠民范围广、社会效果好、影响长远的关键性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近年来,先后出台《老年人优待办法》、《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大慈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扶持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意见》等一大批政策文件,从根本上破解影响制约福利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率先在全国为70周岁以上失独家庭提供养老服务补助、率先将居家养老服务补助范围扩大至84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普惠福利做法,得到李立国部长的高度评价。

      二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福利救助机制方面,全市建立了收入核对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社会福利保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培育发展社会慈善组织方面,开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公益孵化基地建设、公益创投和公益采购活动,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孤儿养育、残疾人照料等社会福利事业。“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近20亿元投入养老产业;打造社会化募集平台方面,通过“慈善一日捐”、“冠名基金”、“太平洋爱心卡”、“微信募捐”等募集平台组合发力,提增募集总量。2014年,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共募集慈善款物6.12亿,救助支出5.71亿,惠及困难群众18.92万人。

      三是注重基层基础创实。连续6年将养老床位建设列为政府实事项目强力推进,各地相继立项开工一批重大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拓展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市社会福利总院、怡养老年公寓的建成使用起到了托底保障、示范引领作用。市福利总院被民政部确定为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实训基地,直接参与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四是注重服务品牌创优。始终把提升为民服务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将基层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赋予制度化、品牌化,努力在创优服务品牌中扩大影响、提升质量、放大效应。近年来,着力打造了以“民生保险”、“虚拟养老”、“惠民殡葬”、“爱满苏城”等为代表的苏州特色的福利公益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慈善公益方面,引入项目化运作方式,组织实施“安老助孤、助学支教、助医关怀、救急济困、赈灾救难”等救助项目,丰富了“七助一联”慈善救助内涵;孤残养育方面,市社会福利总院“苏家乐园”获评全国民政优质服务品牌。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