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现喝“中药”水稻 较平均亩产低三百斤

06.11.2015  16:01

              秋收临近,地产水稻即将开镰,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种粮大户吴建国的500亩科技水稻也即将收割。这些水稻是吴建国创办的苏太情公司去年6月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抱朴公司合作,引进现代中医生态农业技术,用中草药和生态化肥种植的,是喝着“中药”长大的科技水稻。

 

              这种种植方式是将中草药提炼的植物保护液采用提前介入的方式,在病虫害产生之前,让水稻摄取足够的营养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样种植出来的水稻根系发达,生长健康,抗病防虫,秸秆挺壮,种出来的大米晶莹透彻,香味浓厚,口感柔韧。去年11月,由苏州抱朴公司提交的样品在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通过检测。

 

              他们选取的水稻品种为南粳46号,这一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杂交日本与国内水稻品种而成,曾在近几年举办的几次全国优质食味品质大米评比中夺得全国金奖大米称号。不过这一品种的产量并不算高,据吴建国测算,去年南粳46号单亩产量约为1200斤,而一般品种的亩产量在1500-1600斤左右。

 

              吴建国希望尝试用高科技来引领农业发展,打破传统大米重“”不重“”的习惯。通过增加大米的附加值来赚取利润,首先选种要优,其次种植要优。市民常购的大米价位约2.5元/斤,而苏太情普通的几款大米均价约5元/斤,高端款的则高达31.6元/斤,虽然产量减少了,但价值提升了,总的利润不会减少,生态大米还带来了附加的生态效应。

 

                下一步,吴建国还将与上林农村合作社一起,致力于培育一个原汁原味的苏州地产大米品牌“太湖香米”,改变目前一村一个品牌的现状,整合力量,抱团发展,进行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他的长远目标是把整个沿太湖两万多亩水稻变成太湖香米的一个核心区域。而为了继续提升大米的口感,接下来他将引入生态菌肥来改善土质,解决土壤板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