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让回帖有力量

18.12.2014  18:01

插画:李瑞宁

在促进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外,网络的负效应也渐渐显现。净化网络环境,主管部门、新兴媒体、网民各有其责。倡导“善意回帖”正是新媒体的一种积极尝试

近日,一项名为“善意回帖”的在线活动受到网民热捧。截至活动结束,共收到善意回帖帖文3.1万余篇,网友留言超过43万条。这项活动由人民网发起,通过线上善意回帖评选和线下演讲宣传等,旨在传播善意评价,创造美丽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

一句善意的回帖,也许微不足道,但众多善意的集聚,则大大不同。善意回帖在普通事件中能激励个体,在公共事件中则能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善意回帖”背后,是对阳光、健康、理性网络生态的呼唤。

语言暴力、网络谣言是典型的“网络恶意

复杂的网络生态,呼唤善意回帖。今天的中国,有6.18亿网民、5亿手机网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带来了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从门户网站到论坛,从微博到微信,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改变着舆论生态,重塑着公共生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上网时不经意间就会被负面情绪包围,本是传播信息、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常常出现观点不同就“势不两立”,甚至恶言相向的情形。

网络回帖的隐匿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身份的公开性和真实性不同,网民在互联网上一般无需显示真实的身份,这种“面具”特征降低了参与风险。

今年11月,四川泸州19岁少年小曾在微博上直播自杀经过,引来大量网友围观。在部分网友的劝慰下,他本来动摇过自杀的念头,但另一些网友却在他的微博下回复:“你必须死”“你不死都对不起我的流量”等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之后,他在充满一氧化碳的屋内告别了这个世界。得知小曾的死讯,一些网友发私信过来道歉,但为时已晚。这就是网络语言暴力的惨烈一例。

有专家指出,网络空间的隐匿性给辱骂、嘲讽等语言暴力形式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正是网络空间暴力事件频发的缘由之一。

相比语言暴力,被称为“网络毒瘤”的网络谣言对网络环境的影响更具规模性。某些“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谣言,扩大负面影响;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

针对日益猖獗的网络谣言,有关部门从去年8月起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的专项整治活动,网络舆论生态的正负面信息比重发生转折。“一方面网上一度出现的灰霾色调得以消散,另一方面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信息显著增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刘鹏飞说。

面对戾气与温情同在的互联网,我们希望它成为正能量的扩音器,而不是负舆论的搅拌机。”刘鹏飞表示。这也正是“善意回帖”活动鼓励网民善意、理性的初衷。

突发事件、热点话题引发的善意回帖能量强大

认真对待拇指的点赞和差评权。我喜欢这句话,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网友@Smile-China 说。她对“四川羌族独腿女孩穿20cm高跟鞋照片走红”事件的回帖,既表达了对独腿女孩自强精神的敬意,又勉励了自己和他人,充满正能量。凭借这一回帖,@Smile-China 荣获人民网“善意回帖”活动的一等奖。

善意回帖”倡议最早始于韩国。2007年5月,韩国大学教授闵丙哲在学生中发起倡议,呼吁网友停止发布恶意回帖,用善意回帖净化网络环境、传递温暖真情,后由韩国政府主导。

四川省广元市文联副主席肖永乐说:“善意回帖,重在体现善意,传递正能量;贵在表达诚意,沟通促改变。我回帖时,遇到有难求助、有惑求解的来帖,以理解、鼓劲方式诚意回帖;遇到用语不文明或非善意来帖,以大度包容态度善意回帖,或以理奉劝。

资深媒体人石述思认为,在当下社会,对来自平凡世界的普通人的不平凡事迹进行传播,有助于消弭社会戾气,激励年轻人去战胜困厄,勇敢奋斗。而善意回帖的本质,正是普通网民对一“”之隔的普通人或事表达的一种支持与鼓励。

如果说在对待普通事件中,善意回帖起到的是勉励个体的作用,那么在热点公共事件中,善意回帖则能够起到弘扬社会正气、消除有害信息的作用。

今年昆明火车站“3·1”暴恐事件发生后,众多网民自发在微博上谴责暴徒、祭奠逝者,事件中涌现的平民英雄事迹被广泛转发。特别是网友倡议将暴恐分子和新疆同胞严格区分开,不因暴恐事件产生民族隔阂。相比过去在微博中点蜡烛祈祷方式,更多了理性思考。

由网民自发组织的“光盘行动”,一经发起就引发热烈反响。仅两周之内,新浪、腾讯、搜狐等微博平台累积总数已超过8000万条。

今年5月,北京12岁的男孩小包急需心脏移植,而捐献的心脏远在广西桂林。就器官移植来说,心脏的“保质期”最短,一旦离开身体超过6小时,就可能失去效用。小包的母亲求助于微博,恳求所乘航班能够准点起飞。该条微博迅速被大量评论、转发,许多机构官方微博相继发声,@中国南方航空、@平安北京、@北京交警发微博力保航班准时和路面交通顺畅,@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发力呐喊。不到10小时时间,相关微博收到近20万条回帖。最终,捐献心脏顺利抵达手术台,广大网友用善意的回复完成了一次伟大的爱“”接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姜军表示:“善意回帖,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意义重大。参与的人越多,凝聚的正能量越大,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网民能够主动参与,用善言引导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