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回帖”运动:来自韩国的网络暴力治理经验

23.05.2015  01:03

龙虎网讯 五月初,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枪击案的新闻成为了互联网上的最大焦点。

一方面,针对民警用枪是否合理合法的争论,网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另一方面,在最终调查结论出台前的十几天里,部分网友对民警李乐斌进行没有事实根据的人身攻击,致使李乐斌无端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一事件中,互联网平台的“双刃剑效应”一览无余:一方面,互联网公开、透明、平等、即时等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讨公共事件的言论平台;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之伴随的“网络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往往会给事件当事人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伤害。

网络暴力,几乎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难题。近日,“韩国善意回帖运动”发起人、韩国建国大学教授闵丙哲来到中国,带来了改善网络舆论环境的“韩国经验”。作为世界上互联网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韩国的互联网舆论治理经验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倡导合理的批判,反对无理由的诽谤

善意回帖”运动是闵丙哲教授于2007年在韩国发起的一项民间运动,旨在“改善网络语言文化,营造美好社会”,减少网络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活动共募集了50万志愿者,积极在网上为他人写下“肯定的、鼓励的、给予勇气和希望的善意留言”,传递网络正能量,并持续推进一系列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

截至2015年5月,在韩国“善意回帖”运动本部网站上,已经收集到超过607万条善意回复,韩国的6000多所学校、100多个社会团体都加入了这一活动;韩国300名国会议员中的293名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积极支持并参与该活动;除此之外,签约参与该活动的还包括韩国海、陆、空三军,韩国全国市长、郡守(县长)、区厅长协议会,首尔警察厅等等。

经过8年的努力,如今“善意回帖”、“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等观念已经逐渐成为韩国网民的共识,被公众普遍接受为现代网络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据闵教授介绍,韩国网络舆论环境也曾经深受网络暴力行为困扰。

2007年,韩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并最终成为了闵教授发起“善意回帖”运动的开端。2007年,年轻韩国女歌手U-Nee因遭受恶评困扰而自杀身亡。深受触动的闵丙哲在建国大学的一堂英语课上,给570名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让他们登陆10名被网民恶意评价攻击的明星的个人主页或者博客,留下鼓励和善意的回帖。

这场给演艺明星送“正能量”的行为,很快得到韩国社会的响应。2007年5月23日,“善意回帖”运动正式发起,要对抗的正是“多名艺人因无法忍受恶意评价的折磨而自杀”的这类事件。

闵教授向人民公安报记者展示了如何进行最基本的“善意回帖”:随机打开一条网络新闻,阅读完新闻后,再看文末的评论,如果有与事实不符的恶意回帖乃至谩骂,志愿者即可就这条回复进行“善意回帖”,并将相关链接和回复内容发往“善意回帖”网站,即算完成一次善意回帖。

但“善意回帖”并不是简单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说好话,而是倡导合理的批判,反对无理由的诽谤:“并不是说大家不能发表内容健康的批判。我们倡导善意回帖的目的,是呼吁大家不要因为看了帖子之后心情不好就失去理性,在网上发表侮辱他人的恶意回帖。

据他介绍,2007年以来,“善意回帖”运动分为四个部分进行深入推进:即善意回帖教育、撰写善意回帖、善意回帖宣传和善意回帖征集展览活动。除了撰写环节,其他的更多是针对“恶意回帖的危害性、善意回帖必要性”做宣传。

什么样的网民算是合格的网民?闵教授认为有三个标准:“第一,在事实明确以前不着急发表意见,始终坚持只用事实回帖;第二,只用尊敬的态度回帖;第三,在网络暴力面前,不要当旁观者,应该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制止网络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