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商家、媒体共话中山路商圈 重聚人气如何定位

20.01.2015  15:57

  中国江苏网1月20日讯 1月16日,周末。站在学前东路与中山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向南向北往去,鲜见车辆驶过,也不见行人经过。空空荡荡的路面,被王兴记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强用手机拍照定格下来。他看着画面,心里也空落落的。

  随着地铁1、2号线开通,中山路商圈内各商家走出“地铁围城”的窘境,本想大干一场却傻了眼:虽共享了地铁红利,却陷入城市综合体的合围之中。而网购、海淘等消费模式,也给传统百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中山路商圈不得不直面更严峻的挑战。

  16日下午,崇安区政府召集中山路商圈商家代表、媒体记者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繁荣中山路商圈话题进行座谈。但所谓的“商圈过度管理”、“商业氛围太淡”并非人气下滑的主因。在消费方式彻底发生转变的当下,中山路商圈亟需重新定位,才有可能重聚人气。

   期待繁华重现,商业氛围营造不能太“素”

  商家搞促销,离不开搞活动。但中山路商圈的商家普遍觉得,为了与“高大上”的商圈相匹配,加之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广场促销活动审批越来越难办了。这是商业大厦、恒隆与八佰伴的共同呼声。

  国网负责人有备而来,带来美国、韩国、香港等地繁华闹市的图片:霓虹灯店招林立、狭窄的道路上人头攒动,人气扑面而来。薛强看着这些图片,直呼“中山路商圈氛围太素了!”

  商业氛围确实需要营造,靠五彩的灯光、靠鼎沸的人声。放眼纽约第五大道、首尔明洞商圈、伦敦牛津街与邦德街等闻名世界的商业街,道路并不宽,店招特色鲜明,沿街店铺一家挨一家,很是热闹。相比之下,中山路商圈店招中规中矩,夜晚没有霓虹造势,宽阔的马路上隔离栏随处可见,加之控制室外促销活动数量与规模,不利于聚拢人气。

   从地段为王到性价比为王,中山路商圈亟需全新定位

  商业大厦副总经理缪军说,当初大厦提档升级,不走“大众之路”,就是与超市、小百货错位发展。可高端之路好走吗?答案并不乐观。有市民在中山路商圈某商场看中一块名表,打折后为17.9万元,可伦敦商场标价15万元,退完税实际成交价为13万元。集聚世界一线品牌的中山路商圈,成为城市商业“高大上”的代言,可面对出国消费、海淘、代购时代的到来,再无“独有品牌”优势,加上国家对公款消费的扼制,高端之路并不好走。

  那“高大上”是不是中山路商圈的唯一选择?答案不得而知。但缪军这番话倒是值得玩味:商圈内拥有诸多名人故居、文物古迹与老字号,老城韵味浓郁,这些独有的元素做好了,在文化味上做功夫,情况会不会改观?完善中山路边的休闲设施,配置有特色的街头小景,中山路商圈不仅可购,也可娱、可休闲,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从地段为王到性价比为王,中山路商圈亟需全新定位:不再一味以“高大上”示人,以底蕴、特色、情调吸引人。

   留客也需要留铺,借特色小店再现繁华

  “10年前,中山路商圈一铺难求;现在,随便走走,便能看到关门歇业的店铺。”国网负责人所言不虚。高昂的租金,使很多小业主不得不退出中山路商圈。

  “我不愿意进城,是因为‘成本高’:遇上堵车,时间成本高;进商场逛逛,便有停车成本;而一线品牌,在国外能买到,且价格便宜。即便不出国,也可请朋友代购。”其实,感到“成本高”而不愿进中山路商圈的,又何止是顾客,还有那些撤离中山路商圈的小店铺。一个商圈的繁华,需要大百货公司,也离不开特色小店。

  观念一转天地宽。中山路商圈不妨跳出商圈看定位,换种思维模式谈繁荣,也许这才能重聚人气、再现繁华。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