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田金芳寻访39年 终于在徐州见到恩人!

14.05.2015  19:47

  田金芳(右一红衣)向恩人行军礼。

  当年被救时周广军给田金芳戴的那顶军帽。

  中国江苏网5月14日讯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

  现年55岁的田金芳,是那场惨痛地震灾难的幸存者。她永远不会忘记一位大眼睛、重眼眉、国字脸的老兵。因为正是那位老兵把她救出废墟,并把自己的军帽戴在她鲜血淋漓的头上。

  时光荏苒,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9年了,田金芳始终没有放弃寻找那位救她的老兵。怀揣军帽,辗转全国。

  ◎文/本报记者 陆铭

  图/本报记者 孙井贤

  5月13日,田金芳在徐州市老年病医院康复科的病房内,哽咽着将那顶珍藏了39年的军帽戴到老兵周广军的头上。现年62岁、因脑梗已卧床6年之久的周广军,正是那位老兵。

  被解放军救出废墟

  当天上午9时,记者在徐州市老年病医院见到了特地从唐山赶来的田金芳。即将见到可能是自己救命恩人的老兵,她非常激动。

  “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只有15岁,正在住院。住院病房在二楼,地震发生的瞬间,我被砸在了废墟下。

  被砸在废墟下的田金芳并没有受多大伤,被残垣断壁挤在中间,但是喊不出声,只能靠着缝隙中的光线辨认白天黑夜。

  “大约过了一天一夜,我感到头顶有人说话,有人来救我们了,便用手边的小石块敲击发声,希望有人能注意到。

  此举果然奏效,头顶的砖瓦被逐渐扒开,顺着光亮她看到一位大眼睛、重眼眉、国字脸的解放军战士,头戴军帽,红星闪闪。正是这位战士把她救出废墟。

  “他把我救出废墟后,看到我额头出血,立刻把军帽戴在我的头上,说了一句‘小妹妹,你头部出血了,戴上军帽别受风,我还得去救别人!’

  田金芳告诉记者,一个照面,一顶军帽,一句话,一个背影——就是那位救她出废墟的解放军战士留给她的全部印象。

  “被救出来后,我立即被送到安全地方。在安置处所,我就想找那位救我的战士,哪怕见到说声谢谢也行。

  39年来,田金芳找了全国很多城市,找到很多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兵,但都不是那顶军帽的佩戴者。

  2015年4月,始终没放弃在网上搜寻“唐山抗震救灾老兵”信息的田金芳,突然发现大约十年前徐州有报道称,徐州有20多名参加过当年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兵,每年都会聚一起,摆几桌水酒,祭奠当年在唐山大地震中死难的亡灵,祭奠参与救灾而牺牲的战友。

  “看到那份十年前老报纸上的图片,我震撼了,那位叫周广军的老兵依稀就是救我出废墟的战士,大眼睛、重眼眉,只是年龄大了,国字脸有点消瘦。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说,当时在唐山救出11人,最大21岁、最小1个月,十五六岁的都有。

  田金芳告诉记者,直觉告诉她,周广军就是那位老兵,就是那顶军帽的主人。

  2015年5月11日,田金芳千里迢迢赶到徐州。

  救援时间基本吻合

  赶到徐州后,田金芳通过朋友介绍,终于找到了20余位徐州老兵之一的薛东升。

  离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9年了,时年36岁的薛东升是原铁四师四营副教导员。周广军是他的兵。

  “田女士提供的时间,和我们当年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时间基本吻合。老周年轻时的确是大眼睛、重眼眉、国字脸,只是现在老了,国字脸也消瘦了,目前患脑梗在住院。

  随后,薛东升和其余几位战友陪着田金芳来到徐州市老年病医院。他们也希望周广军是那顶军帽的主人。几位老兵的左胸前,还带着当年发的徽章,正面刻着“人定胜天”,背面刻着“唐山丰南抗震救灾纪念,1976年7月28日”一行小字。

  回忆起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惨烈,薛东升和他的战友们至今唏嘘不已。

  “当年我带领铁四师四营十八连驻扎在唐山丰润地区,执行修造铁路任务。7月27日晚,我和战士将所有物资搬到车上,准备次日清晨开拔。

  “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我被屋内水瓶掉地的声音惊醒,随即就感觉大地开始晃动起来,这时就听见有的战士在喊‘地震了,地震了,墙要倒!’由于墙体塌裂,门已经打不开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与战士从窗户跳下去。

  薛东升告诉记者,其他士兵也效法他从5米高的窗户跳下,还有几位睡在窗口的士兵是直接被晃动甩出来的。

  “幸亏当时空气稀薄,地心引力小,不然从5米高处跳下肯定会受伤。

  凌晨5时,薛东升将部队重新集合,分乘四辆军车向25公里外的团部进发。到团部必须要经过唐山市区,车行至唐山路北区时,被民警拦下不许进入。和上级领导失去了联系,在民警的协助下,薛东升带着他的150名战士投入到救援中,成为第一支进入唐山实施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

  在那次抗震救灾中,十八连荣记集体一等功,二班副班长、徐州人周广军荣记了个人二等功。他用双手从废墟中扒出来11条生命。

  3天后,薛东升和他的部队开拔去执行新任务了。

  时隔39年的握手

  9时40分,田金芳在老兵们的陪同下,推开病房门走进周广军的病房。

  记者注意到,田金芳抱花的手在微微颤抖,39年的夙愿今朝是否能圆,就在门开后的那一瞬间。

  病床上的周广军已经发现了老战友簇拥着一位抱花的女士朝他的病床走来,两眼茫然。

  “是他,就是他,就是他把我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就是他把自己的军帽戴在了我的头上。他的眼睛和眉毛还是没有变,只是年龄大了,消瘦了。”虽然周广军还有点茫然,田金芳却已经止不住激动地流泪了,她一眼认出了当年救她出废墟的战士。

  “我就是你当年从废墟中救出的女孩,我找了你整整39年。”说完这话,田金芳拿出了那顶军帽。

  红星闪闪,老周的眼中顿时迸发出光芒。虽然已经过去39年了,虽然老周对自己当年在抗震救灾中曾经救过的人印象不深刻了,但是当兵的血性男儿怎会忘记那镶嵌闪闪红星的国防绿,怎会忘记他把军帽戴在受伤百姓头上的情景。

  老周想起来了,他张嘴想说什么,但是无法发声,两只手颤抖着。

  感人的一幕发生了:

  田金芳托着军帽,俯下身,小心翼翼地给周广军戴上,随即握住了他的手。

  时隔39年,救人者和被救者的手终于握到一起;

  时隔39年,那顶军帽终于戴回到它主人的头上;

  时隔39年,田金芳终于找到救她出废墟的解放军战士,一位徐州老兵。

  感人的一幕催动了现场所有人的泪腺,唏嘘声不已……

  周广军的家人介绍,老周退伍后安排到铜山区柳泉镇影剧院工作,约6年前突发脑梗卧床至今。患病前,老周每年7月28日都会和当年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徐州老兵聚一聚,用水酒祭奠当年唐山大地震中死难的亡灵,祭奠参与救灾而牺牲的战友。

  田金芳最后表示,寻找救命老兵的39年来,她始终不忘那国防绿的恩情,作为河北省爱国拥军模范和河北省爱国拥军十大杰出人物的她,一心扑在拥军事业上。

  “拥军是我一生的事业,今后还会继续下去,被救出废墟后看到的第一幕是我为了这个事业付出一生的动力。”她满含热泪地说。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