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升级 无锡民生如何“福”起来?

16.07.2015  12:36

      走在夏日的无锡街头,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星罗棋布的公园等“硬环境”,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软环境”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指数”:在图书馆、医院、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随手打开WiFi,接入“WUX-I-FREE”无线热点即实现免费上网。无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作为今年无锡市政府12件8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4万个免费WiFi接入点已于近日提前建成投入使用。

      免费WiFi这一小小细节,折射出无锡市委、市政府在民生建设上与时俱进的思路和策略。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无锡市民对“幸福”二字的理解和要求已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而更多体现在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上。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民生幸福工程,实现全体市民生活品质上的新跨越?今年以来,无锡民生幸福工程逐渐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从降低准入门槛扶持全民创业,到开展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再到政府购买服务对困难群体进行“精准”帮扶,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努力破解这一民生新课题。

      增收新路径:怎样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今年28岁的李文斌在滨湖区一家大型设计企业担任首席设计师,年收入超过30万元。除了丰厚的年薪,老板还给小李一定量的股份,每年可享受分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向社会提供的优质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公司里像李文斌这样的“金领”工程师有10来位。在无锡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因势利导、努力开发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是我市提升市民就业质量的重要一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文栋说,今年该市将推进就业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强化就业岗位开发数据和经济增长、新兴产业培育的关联度分析,加强对就业形势的预判性,提升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引导市民向“值钱”的岗位就业。

      与此同时,创业正成为无锡人增加收入的另一有效途径。市发改委主任张明康认为,要让百姓富裕,政府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进入2015年,无锡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涌动。今年4月16日,市民朱长龙赶到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取了自己创办的“通商阀门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张执照上方同时有3个号码: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过去由3个部门分别颁发的3张证,现在合而为一了,让我创办企业方便了不少!”朱长龙说,他申领这张执照,只填了一张表格,提交的材料也比过去少了很多。“三证合一”大大简化了企业办照的手续。过去,创办一家企业需要填写10张表格,提交23份材料,而如今这个数字分别减少到了1张表格、10份材料。本月,“三证合一”登记模式已覆盖全市。

      全民增收路上,最难的一环是如何确保弱势不“掉队”,而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始终关注的焦点。去年,无锡市上调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市区人均提高247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310元提高到340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600元提高到660元。今年,一系列夯实社会保障的新举措开始实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人数各6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扩面人数各4万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要着力缩小城乡保障的差距,逐步调整社保待遇、拓宽社保范围、增加社保内容,维系好社会的安全网。

      顺应新期盼:怎样让公共服务优起来?

      就在几天前,总投资约4000万元、吼山脚下的锡东新城养老服务中心竣工启用。该中心共设置床位390张,健身房、卫生保健室、多功能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现在已经有不少附近的老年人前来咨询入住事宜,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锡东新城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填补了锡东片区大型养老项目的空白,解了当地不少高龄、失能老人的燃眉之急。据市民政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020张。

      据统计,目前无锡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逾108万,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仍在不断加速。“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不仅是广大老人的“现实之忧”,更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现在全市共有150家养老机构,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数达39张,这个数字在全省名列前茅。但在现实生活中,仍能听到一些老人及其家庭反映“想去的进不了,能进的不愿去”,原因何在?市民政局负责人说,这是因为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对此,无锡将在改革创新上寻求新突破,通过多种举措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主体。按照到2015年、2020年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40‰、45‰的目标,预留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根据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除了大力建设养老设施,针对占总数90%以上居家养老的老人,我市正在全力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以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六助”为抓手,全面推进面向老年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建设。2020年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80%、50%,形成3至5家具有一定规模、连锁经营的居家养老服务知名品牌企业。

      如果说收入和就业是民生之本,那么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就是民生之基、民生之依。无锡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随着无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保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快速增长,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加快合理布局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的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无锡今年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了8个方面48项深化医改目标任务,着力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针对一度流行的“择校热”,以及由此引发的百姓对教育均衡的呼声,我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努力破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难题。近年来,无锡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软硬件上整体均衡推进。经过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2014年无锡全市范围内择校率已降至10%以下。在无锡新区,中小学择校比例仅为1.2%和1.6%。

      扶贫新思路:怎样让困难群体乐起来?

      68岁的张金南是北塘区黄巷街道杨木桥社区的居民,4年前因患脑溢血而瘫痪在床,康复进程十分缓慢,一家人曾经愁肠百结。而如今,笑容重新回到了张金南和他的老伴脸上——社区开展的“心心点灯”助残服务项目,把“定制式”康复服务送到了老张家门口,经过专业按摩师近2年的定期治疗,张金南不仅渐渐有了知觉,还能下地走路,并逐渐恢复了部分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与张金南一样开心的,还有家住新区的残疾人胡桂芬,擅长编织的她想自主创业,无奈买不起设计版样所需的电脑,于是她来到新区慈善超市求助。胡桂芬的需求马上被列入新区慈善超市的“采购清单”,仅用了两个星期,胡桂芬就拿到了一台由爱心人士捐赠的八成新笔记本电脑。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向困难群众提供“定制化”服务,是我市近年来扶贫帮困工作的新思路之一。“过去我们的帮困行动,更多偏重于物质援助层面,特别是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资助上,而现在我们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康复治疗、心理健康、创业自强等方面。”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无锡的扶贫帮困等公益服务项目也开始推出“升级版”。2012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开启了公益创投活动。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让社区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居民需求,创意设计社区服务项目,经评审后予以资助并组织实施。几年来,市区两级投入资金24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600多万元,共资助项目285个,受益的各类困难人群达13万人。有关人士透露,下一步,无锡扶贫帮困手段将更加多元,如推进慈善公益项目社会化运作,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慈善进社区”、“慈善微公益”等丰富多彩的救助活动。

      定制化、个性化的为民服务新思路,同样贯穿于每年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今年,无锡共确定了12件、8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这些实事项目绝大多数来自百姓建议”,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在向市人大、市政协、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建议的过程中,共征集到市民建议100多条,部门各类建议111条,这些建议中的合理成分被尽可能地纳入项目之中。据统计,今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中,超过80%与百姓提议吻合。“今年首次将生态环境治理列为第一件实事,正是顺应了市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
中国将与193个国家携手向宫颈癌说“不”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司获悉,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