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工作品牌 提升社会影响--连云港工会工作创先争优亮点纷呈

25.11.2014  13:09

本网讯  连云港市各级工会在众多领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6年来,涌现出首席员工评选制、工资协商五步工作法、职工法律援助平台和职业道德积分制、维权大篷车、职业危害三色预警、企业班组协会、船员流动会员管理和服务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创新成果,成为有深度、有影响的工作品牌,有力提升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早在2009年,他们就出台了《连云港市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设置“年初申报立项、年中督查推进、年底考核评定”三个主要环节。同时,坚持创新创优与年度评先评优相挂钩,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选树培育并做大做实了一批市内领先、省内争优的创新成果。
  赣榆县下口村地处黄海之滨,全村从事海洋捕捞的船只有700多艘,外来务工人员近万人。10多年前就成立了全国首家村级船员工会,渔船和船员全部纳入工会管理和服务范围。县总通过下口村船员工会在每条渔船上设立一个会员单位,探索海上流动会员的管理与服务新方式,让船员在海上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在县、镇、村三级工会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万名船员享受到工资集体协商带来的成果。这项工作被评为2012年度全省工会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县(市、区)级中一等奖。同年7 月,赣榆县总工会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连云港市总结合自身职能,整合资源,创新推出建立“调、裁、诉、代”综合服务机制项目,搭建劳动争议多方联动、共同化解的平台,尽心尽力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等维权服务,促进职企双赢和劳动关系和谐。截至目前,市和各县区工会相继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庭、劳动人事争议巡回仲裁庭、劳动争议巡回法庭。为使职工法律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他们制定实施了《连云港市职工法律援助团章程》、《连云港市职工法律援助示范点评比标准》、《异地维权协议》等20多项工作制度;创新开展市、县、乡三级援助组织巡回联动法律服务活动20多期,让职工切身体会到“法就在身边,工会就在身边”。灌云县工会法律工作者、兼职仲裁员任其军,从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8年多,每年参与调解、仲裁案件达200多件,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市总公职律师方美军被评为全国工会第二届十佳维权律师、连云港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市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组建的全省工会首家职工法律援助团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会工作革新奖”,在2012年又获连云港市首届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
  去年以来,东海县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县推行职业道德积分制,根据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制定《东海县职工职业道德积分制实施办法》,分类推出服务型企业、生产型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实施办法,采用积分的形式将职工的职业道德行为转化为客观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把抽象的职业道德内容具体化。职工职业道德积分与班组(科室)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工作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及各种评先评优活动等挂钩。出租车驾驶员丁维利在平时服务中9次受到顾客电话表扬,每次加1分;去年7月份他在运营中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儿童,被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为省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提名奖,属特殊性加分项目,一次性加20分。相反,另一位驾驶员平时服务不规范,被乘客投诉3次,每次扣2分;日常检查发现存在强行超车等行为,每次扣2分。按积分制规定不但被处罚,还要停业学习,如不及时纠正还面临下岗危险。
  目前,东海县推行的职业道德积分制范围已逐步实现了从企业向机关、事业单位覆盖,从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覆盖,从服务性企业向生产性企业覆盖,在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方面显现了突出作用。截至今年10月,全县在主要行业、重点单位建立“职业道德大讲堂”46个,示范点19个,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志愿者、职业道德模范、劳模及职工群众代表等139人次宣讲,受训职工达13000多人次;46名职工(含农民工)参与全县“十佳新人新事”月度、年度评选,涌现出各类好人好事7800多人次,30000多名职工参与各类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积分制”管理,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成效,被连云港市总评为“工会创新工作一等奖”,并在全省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推进会作典型发言。 (周新林  蒋颂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