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支小支农金融服务需要做好“三个统筹”

13.03.2015  12:15
            小微企业和“三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 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提振经济发展新引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一直是金融服务的薄弱领域。更好地以金融活水灌溉、滋养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能量和活力,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支小支农金融服务面临的三个“不对称”问题,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做好“三个统筹”。   一是针对支小支农金融服务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统筹发挥好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的协同力。货币信贷政策方面,可以通过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正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持续流入。   二是针对支小支农金融服务需求与服务不对称的问题,统筹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更适合采用以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但一直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赖 银行 体系,为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服务的直接融资发展滞后。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带来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的新形势下,单靠传统的信贷渠道已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资金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个维度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针对支小支农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统筹处理创新和规范的关系。首先,要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规范经营,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可评估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其次,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经济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信息主动发布制度,提高小微企业和“三农”信用信息的可获得性,并可按照一定的遴选标准,建立扶持名录,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小微企业和“三农”。再次,随着国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将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提供点对点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 借助大数据,也将大大减少支小支农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要积极鼓励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为其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完善制度规范、加强监管引导,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