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专家们告诉你:发现“新地球”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24.07.2015  21:32

  新华报业网讯 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中,原来我们并不孤独,还有“孪生兄弟”存在!24日凌晨,NASA(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们发现了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是首个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跟地球的相似指数达到0.98。

  地球终于“脱单”不再孤星高悬的喜讯,迅速引爆了全世界,尤其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信息,更是令人们对地外生命的存在燃起了新的希望。找到“新地球”意义何在?

  “根据NASA公布,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新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直径比地球大60%,围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公转一圈大约385天,和地球365天很接近。”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说,这颗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有可能是岩石星球,还可能有活火山。该行星应该有60亿年历史,而地球为45亿年。

  之所以人们对这颗星球满怀期待,是因为它处在“宜居带”内。什么是“宜居带”?“所谓‘宜居带’是指恒星所属的行星系统中适合生命存在的区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0.99~1.7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1.5亿公里)之间的区域被称为宜居带。”王思潮解释说,与恒星最合适的距离是定义“宜居带”的基础,在该地带可能会有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存在。宜居带中的行星接受恒星所辐射的热量,既不至于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不至于天燥地热水蒸成气,刚好维持一个液态的海洋。幸运的是,新发现的开普勒452b恰好处于这个“宜居带”内,并且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它从恒星上接受的光和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生命存在的基础,因此又被戏称为“地球2.0”。

  人类为何苦苦追寻对系外行星的探索?

  “我们知道,太阳系是从一团弥漫着气体和尘埃等星际介质的太阳星云逐渐凝聚、演化而来的。目前,太阳系已经演化到了行星形成的晚期,但我们对行星形成的早期历史并不清晰。通过系外行星搜寻,发现那些处于不同形成阶段、不同类型的行星,有助于理解行星是怎么形成的,未来将向什么方向演化。”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说,我们的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具有行星所共有的一些特征,系外行星的探索,有助于研究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更有助于预测地球的未来,这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

  “我们寻找系外行星,并不是因为那里更加美好,而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避难所。地球上的生物常常需要面对重大的灾难性事件,根据推测,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平均每隔2600万年发生一次。”郑永春说,就像导致曾经独霸地球的恐龙灭绝一样,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必将导致人类的灭绝。为了人类的火种在宇宙中得以延续,我们需要在宇宙中寻找避难所,这就是我们搜寻系外行星和开展深空探测的重要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发现开普勒452b真是鼓舞人心。为此,网友迅速展开了“从地球移民”、“地球房价要跌”的畅想。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笑言,“移民”不大可能。“我们目前连太阳系还不可能离开呢,移民开普勒452b更是虚无缥缈的事情。”就现有的技术手段,人类想要到达前几天刚露出正脸的冥王星,就需要9年时间,如果按照“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的速度,也就是14千米/秒的速度飞向开普勒452b,大约需要3000万年才能抵达那里。人类在地球上的全部历史也不过200万年,有生之年你我是不可能去那里旅游的了。

  所以,系外行星的想象虽然美好得像童话,但这美好的“远水”解决不了地球面临的“近渴”。 “我们遍寻整个宇宙之后遗憾地发现,迄今为止,地球仍是太空中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郑永春说,如果把人类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地球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稀世珍宝”,我们有义务把它完好无缺地传给下一代。人类未来的命运系于地球。

  除了地球,我们别无所依。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红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