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风吹热充电桩市场 各路资本苏州“种桩”忙

23.11.2015  17:30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讯 严冬渐至,电动汽车却驶入暖春。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率四部委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这是继10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再就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下达重磅文件。据悉,目前苏州市正在起草落地的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此同时,随着政策密集释放,充电桩市场迅速走热,借助资本的活力,近期苏州市场上冒出了形形色色的电桩建设模式,它们会否形成燎原之势,推动苏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起飞?

  □记者曾雅文/文蒋世颖/摄

   两份国家重磅文件出炉

   2020年苏州城区电动车充电半径将小于900米

  “环保虽然好,麻烦真不少,有车没电怎么搞?”犹记得年初,在三香路体育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宣介会上,有市民对着新奇的电动汽车这样感叹。在当时,号称续驶里程最长的比亚迪e6也不过300公里,对有中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着实不适用。

  充电设备缺位,一直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难题,以致虽然顶着国家、省、市级三重优厚补贴,电动汽车仍主要局限于公共服务领域。除了少数尝鲜者,大部分普通市民并不愿意购买一台“可能随时会宕机”的概念车。

  不过,自上月以来,市场的态度正在迅速改变。

  10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提及中央基建投资基金支持、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等措施,同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原则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下称《发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按照其中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规划,到2020年,苏州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将不低于1:7,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0.9公里。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目前苏州市正跟随省级步伐,起草落地的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按照此前的《指导意见》要求,这份文件最迟将于明年3月面世。

  回顾这一个多月,政策文件密集出炉,政产商学会议扎堆召开:11月5-7日,2015国际能源论坛在苏州举行,11月11日,第三届中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11月16-17日,第六届新能源汽车峰会在上海举行……仿佛一夕之间,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暖春,尤其充电桩板块,晋升新的投资热门。各路资本闻风而动,亦搅动了苏州这一方水土。

   过去电动车私乘推广慢充电设备滞后是主因

  作为国家“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之一,苏州2013年又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一直步履稳健。

  据苏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万肆洪介绍,2014年苏州投入商业运行的新能源车辆达到1300辆,超额完成当年向省政府承诺的800辆目标,苏州成为继南京之后第二个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突破1000辆的城市。

  不过,记者注意到,这1300辆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非乘用车,包括公交、物流、电力、旅游等;且其中纯电动车约为550辆,不足半数。私人领域的观望态度显而易见。市经信委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称,在极少量的私人消费,也是买油电混合动力的多,纯电动的少,走在路上实际还是烧油为主”。“

  实际上,对于私人领域的电动汽车消费,财政补贴力度蔚为可观。按去年最高档位的补贴来算,国家、江苏省级和苏州市级对一台纯电动乘用车的补贴总额达到12万元;根据今年新出台的补贴标准,这一总额也达到了11.4万元,假如客户入手一台2016款400精英版比亚迪e6(市场指导价约为33万元),补贴后现价仅需21.6万元,符合规定还可免征购置税。遑论电动车的百公里耗电费用折算下来还比汽油车低。

  有大额补贴撑腰,电动乘用车还是销量“扑街”,一位使用过纯电动汽车的电力行业人员告诉记者,撇开技术、质量、保修等进阶性问题,充电桩才是横在消费者面前的一只拦路虎。

  《发展指南》索引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万辆,与此同时,全国实际建有充换电站780座,直流充电桩3.1万个。据此计算,每4辆新能源车共享1个充电桩。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车桩比应该是在推广初期1:2.5(住宅1、工作场所1、公共场所0.5),以后逐步降至1:1.5。目前的充电桩数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有人形象地指出,电动车和充电桩的关系就像“鸡和蛋”,一方面电动车的普及需要充电网络做支撑,而另一方面只有在电动车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充电服务才能降低成本,实现盈利。此前由于国家的扶持,电动车先跑起来了,但后劲不足;而充电服务企业受制于技术、盈利等种种原因,按兵不动。结果造成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滞后于电动车的推广速度。

   充电桩被政策扶上了马千亿级市场引来企业抢滩

  记者梳理发现,实际上苏州早已注意到充电桩之难。2014年的《苏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市级财政补贴实施细则》中,已经提到“对充换电服务运营单位承建的充换电设施费用,市财政给予15%补贴。”2015年的细则中调整为“对具备监控充电运行设施的公共服务领域充电设施建设服务运营单位予以补贴,按充电桩充电功率,直流充电桩每千瓦补贴600元,交流充电桩每千瓦补贴400元。

  对比之下,相较于单一的财政补贴,这次《指导意见》和《发展指南》在详尽程度上令人感动。业内人士指出,可以看出文件做了大量调研,在商业模式、产品应用、投资方式等方面指点全面,正是目前行业所需。

  “其实技术上,充电桩已没有什么问题,之前的难点比如电桩的匹配性,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场比较混沌,不同品牌可能给不同车型研发了不同的电桩,接口无法兼容”,苏州供电公司工程师魏嘉昶认为,从意见到规划,国家正在一步步分类和细化,让企业有据可循。

  此次国家政策的出台,唤醒了沉睡中的充电桩市场,处于蛰伏状态的各类企业纷纷摆开抢滩架势。前述电力人员表示,配套是个基础性问题,是块大蛋糕。之前特斯拉一直“想进军中国市场,就是为了抢占电桩标准的主导权,大家都明白这是充电服务的入口”。

  这块“蛋糕”有多大呢?根据17日披露的《发展指南》测算,2015-2020年,我国需要新建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内充电桩数量将扩大百余倍,直接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加速成长。公开数据显示,经过数年沉寂,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在2014年最后4个月出现突飞猛进,仅2014年12月乘用和商用电动汽车的销量就达到了2.7万辆,几乎达到当年1月份的30倍。据工信部官网近日更新,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1.06万辆。放到苏州来看,经信委公开信息,今年1—9月份我市已推广新能源汽车2242辆,远超去年全年总数。

  电动车在前跑,充电桩要跟上来,分析人士判断,充电桩已站上风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引来新的爆发期。

   企业摩拳擦掌忙创新花样“种桩”模式在苏城冒头

  采访中,市经信委新能源推进办有关人员向记者表态,充电设施建设和服务是非常市场化的行为,对全社会放开,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据悉,苏州目前已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1座,充电桩427根。

  政策支持,门槛放开,带来了民间资本躁动,也带来了活跃的模式探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苏州市场已经出现不同的电桩建设业态。

  早期企业,如一直在公共领域发挥中坚作用的国家电网苏州公司,重点发力城际高速公路充电站、公交充电站等;苏州本土电动车行业“龙头”金龙客车,则依凭在电动客车销售上的领头优势,自建自用,稳打稳扎。当然,不排除随形势变化还会不断调整。

  相比之下,最近冒出来的新锐如星星充电、绿能宝、e交通,则表现更为灵活,玩起了众筹、互联网+、分时租赁等新颖手段。

  场地众筹

  其中,江苏万帮新能源旗下“星星充电”表现尤为高调。从9月底开始,该公司已先后在苏州、北京、上海、广州四市启动“”点计划,采用“场地众筹”方式免费种桩,首批规划苏州3000个、北京1万个、上海1万个、广州4000个。

  “只要你有场地,有富裕的电容,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都交给我们”,据该公司客服人员介绍,目前星星充电在苏州规划的3000个新能源汽车电桩主要面向景点、酒店、商业综合体、商场、超市、企业、院校、机关、医院及一切消费者的消费时长有可能超过两小时的单位。一旦实地考察合格签约,星星充电将为认领方种上5个以上的7kw充电桩,市场价12000元/个,施工成本10000元/个。“客户的回报主要来自服务费分成,也会带来商圈客流”,不过对于收益的多少,该工作人员表示尚无确切估算。

  据悉,万帮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照其官方口径,星星充电计划到2018年末滚动投资4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和运营60个城市的智慧公共充电网络,建设25万个充电桩,形成规模化和城市充电网络群;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和运营不少于100万个以上充电桩,形成全国性城市智慧充电网络,最终实现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四网合一,推动新能源汽车早日普及。

  融资租赁

  星星充电切中了场地需求,另一家关注新能源发展的江苏绿能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则切中了资金需求。

  公司市场推广副经理万云刚向记者介绍,绿能宝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采用实物融资租赁模式,为投资者和能源企业搭建桥梁。“比如你看好新能源市场,想投建充电桩,但是从银行贷款有困难,就可以把项目委托给我们,我们会在官网上向社会募集资金,签订租赁协议,五年内还本付息”。

  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充电桩、电动车被包装成一个个理财产品,等待感兴趣的投资者购买。如,一个在售的位于上海的“快速充电桩2号”项目,发售数量为3台,发售单价100000元/台,固定年化收益为“6%+每年返还20000元”,额外浮动收益为“充电超出4小时部分×1.8元/小时×50%”。万云刚称,待充电桩网络逐步完善,预估未来一年的收益会达到8-9个点;万一项目流产,则会进行资产清算。

  他还透露,公司上半年主要做光伏,最近才随风向加码新能源汽车,除线上金融,绿能宝还在苏州成立新公司,从事充电桩相关业务。

  分时租赁

  “未来的城市家庭将无需购买电动汽车,在附近的充电桩,用手机扫码就能开走一台纯电动”,11月5-7日在苏州举行的能源变革论坛期间,保利协鑫与中新公用联手的“电动E交通”不只勾起与会嘉宾的兴趣,也在市民之中激起热议。分时租赁,这种模式亦被纳入了新能源汽车行业。

  据了解,试运行阶段所采用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150公里,初定租车费用为每小时20元,全天150元封顶,持有C照及以上驾照的租赁人,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就近预约,并支持手机付费。这不免令人畅想,未来租辆电动车也会像租公共自行车那样方便。据悉,这些配套充电桩由协鑫自主研发,不仅能实时显示充电时长,还自带WIFI功能,方便地解决了市民的等待焦虑。

  据协鑫方面表述,未来一年,协鑫将在苏州市投放1000辆电动汽车、建设1000个充电桩,在高铁站、地铁首末站、大型商超、主要景区等处建设30个微交通站点,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电动汽车微交通。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