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俊:用新京剧传播南京文化

11.04.2016  19:02

  4月10日晚,南京“文化名人”吴汝俊演唱演奏汇报音乐会在紫金大戏院上演。这场音乐会,也是南京市京剧团·吴汝俊艺术工作室成立后的首场演出。旅日京剧艺术家、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吴汝俊,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使京剧艺术继续发扬光大,把南京文化传播到海外,“我们不光是唱戏,还要唱出南京精神,把南京的城市形象传递给全世界观众。

  “把南京城市形象传递给世界

  作为南京市京剧团·吴汝俊艺术工作室成立的首场演出,吴汝俊带来了京胡独奏《梦乡》、《幸福鸟》、《京胡情》等,并表演了新京剧《宋庆龄》、《则天大帝》等大戏中的唱段。演出带给观众独特的艺术体验,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吴氏新京剧”的魅力——在“吴氏新京剧”中,他塑造的人物讲求舞台感,创作主题传播中华文化的正能量,突出大爱、和平的主题。

  未来,南京观众将有更多机会欣赏新京剧。随着南京市京剧团·吴汝俊艺术工作室的成立,南京市京剧团将与吴汝俊合作创作新京剧,双方将通力合作,呈现高质量的演出,并积极安排国内京剧表演艺术家来南京市京剧团合作演出及教学培训,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双方合作的剧目目标是走出江苏、面向国际。

  南京市京剧团·吴汝俊艺术工作室由吴汝俊担任艺术总监,并聘请全国知名京剧艺术专家、教授成立顾问组,共同开展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中外交流、合作演出。

  “把自己的新剧目,以及国际交流和国外做戏曲的点滴经验带回自己家乡,和南京市京剧团一起合作,一起打磨,对我自己来说又是一次学习和提高。”吴汝俊说。

  吴汝俊介绍,目前已经把他的《孟母三迁》传授给南京市京剧团,双方正在创编新剧目《爱心观音》,希望将来可以一起到世界各地演出,展示金陵风采。“我们不光是唱戏,还要唱出南京精神,把南京的城市形象传递给全世界观众。作为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得到那么多观众的支持和喜爱,没有家乡的关切和关爱是不可能做到的,家乡是我永远的创作源泉和精神支撑。

  “要让年轻人知道,京剧不难懂

  和吴汝俊的其他演出一样,昨晚的音乐会也是座无虚席,而且观众中很多都是年轻人。面对热情的观众,再回忆起自己1984年第一次演出的情景,吴汝俊分外感慨。

  1984年大学毕业后吴汝俊分配到中国京剧院,第一次上台演出,大幕拉开,心情激动的他仿佛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台上的人比台下还多,这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大学里每天那么努力地勤学苦练,有理想、有抱负,觉得演出很神圣,但看到的都是空椅子……这说明年轻人已经离你而去了。

  吴汝俊由此萌发了创作新京剧的念头,开始动脑子,怎么样将传统戏剧和现代音乐结合,用创新重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他成了最早对京剧进行改良的开创者,创立了京胡轻音乐演奏法,并创造性地进行京胡交响曲合奏。“我得让年轻人知道,京剧不难懂,得他们觉得两个半小时演出好像只有半小时。

  “希望再用10年,让新京剧更上一层楼

  昨晚的演出有众多名家名角担任嘉宾。南京市京剧团常务副团长、第三届南京“文化名人”范乐新唱起第二届南京“文化名人”吴汝俊创作的新京剧《孟母三迁》唱段,两届“文化名人”同台演出,赢得观众热烈掌声。

  京剧行内历来有“男怕西皮,女怕二黄”的说法,《孟母三迁》里范乐新偏偏要唱二黄,难度非常大。“一开始我挺忐忑的,觉得压力很大。”范乐新说,吴汝俊的《孟母三迁》当年在泰州演出时她去看过,觉得特别棒,但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去唱。“有些时候听一些创新的京剧感觉很怪,不像京剧,但这出戏唱腔非常流畅、婉转,一听就非常符合孟母的形象。

  不依传统京剧固有的韵板节奏,去掉“咚咚呛”的铙钹鼓锣,代之以大段的旋律起伏陡转、抑扬顿挫;放弃了古风铿锵的京韵念白,换之为激情昂扬的朗诵……创新往往会带来质疑,但吴汝俊的新京剧却很少遇上这样的声音。“我觉得我挺幸福的,合作者很多都是各个行当的传承人,他们都是为新京剧改革、创新出力的一份子。没有他们的支持,很可能就一出戏两出戏就要停了。”吴汝俊说,很多老艺术家特别认真,“为了新京剧的持久性,他们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有时走得步子太大,他们会讲,这出戏到这里就可以了,下一出戏咱们再往前趟。

  于是,才有了如今成熟的10出新京剧大戏。“我今年52岁了,希望再用10年,和南京市京剧团通过剧目的不断创作和建设,让新京剧更上一层楼。”吴汝俊说。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