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语音识别助力自侦“智能”办案

28.07.2016  16:08

  6月30日,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自侦办案区内,叶某因涉嫌受贿被传唤谈话,承办检察官与其一问一答、激烈交锋。与此同时,该院自主研发并获得“全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十大优秀创新项目”的侦查指挥云平台全面启动,实时关注并指导审讯过程。

  而作为该平台的一项最新功能,该院开发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也开足马力,实时自动采集和翻译谈话内容,并完整保存原始对话文字。据了解,这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首次实战应用。

  以往的侦查审讯,书记员一边听审,一边记录,一边核对,可谓听觉、触觉、视觉三频道同时运转,一场几个小时的审讯下来,身心俱疲自不待说,遗漏细节或关键供述等现象也偶有发生。而指挥平台里嵌入的智能语音识别系统模块将书记员解放出来,其由前端拾音器和后端处理器构成,能将讯问、询问的语音同步转化为文字,普通话准确率高达90-95%。书记员采取复制粘贴或直接拖放等方式采集文本,应用至审讯笔录中,省去打字耗费的冗长时间,节省出更多的精力用于校对笔录、核实关键字句,全面提升了书记员的工作质效。

  “叶某一案侦查工作进展的怎样了?”反贪局张淮宾局长一面说一面走进指挥室。因为出差,他错过了前面几次谈话的听审。

  书记员小刘点击了语音识别系统界面上的“文字回放”键,几天来的初查谈话被一字不漏的展现出来。通过快速浏览,张局长细致及时地了解了对叶某的调查全过程,并在侦查员和叶某的两句家常聊天中发现了疑点和线索,这一信息通过指挥平台即时传递给正在前方审讯的侦查员张国基。在之后的审讯中,这一疑点被特意关注,并因此挖出了本案的一位关键证人。

  原来,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把办案过程全程留痕,用文字展现办案全貌。

  检察机关自侦办案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时间长、容量大,回溯监督始终是一个难题。新的语音识别系统模块能做到自动将所有对话转换为文字,并建立起同步录音录像与文字间按时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审查者通过输入关键文字,系统即可自动调出与该文字有关的音视频片段,做到精准监督。侦查员通过这种点对点的回溯审查,不仅可以有效回应嫌疑人的无理要求,还可以通过即时比对,纠正笔录讹误;文字回播,分享侦查经验;建立倒逼机制,规范侦查审讯行为等等,从而大大提升自侦工作质效,保障司法办案的规范化。

  接下来,我们还会结合自主研发的自动纠错系统对模块予以完善,并将其扩展至刑检办案、控申接访、检委会讨论等领域,从功能提升和应用拓展两个方面继续深化,让检察工作更精准、更规范、更高效!”吴中区检察院检察长陈飞表示。(通讯员  管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