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用大数据夯实“大联动”,以两份清单拉紧一张“大网”

07.08.2017  09:44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

  新华报业网讯 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带来的新老矛盾错综交织,基层社会治理陷入“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困境,新办法路在何方?

  苏州市吴中区的探索是:以“大数据”手段为核心支撑,以“两份清单”为“根本大法”,打造一张边界清晰、责任到位的治理“网格”,通过线上智能化平台+线下大联动中心这个“中枢系统”,建成一个集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闭环”操作系统,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划“”网格不留死角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8月5日中午,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巡查员金俭和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在自己的“辖区”苏苑新村巡查。骑到北区13幢1单元门口时,发现绿化带上有堆建筑垃圾,马上拿出手机拍照取证。随后的33分钟内,记者亲眼见证了吴中区社会治理处置问题的“”功夫:

  12:08,金俭通过“巡查通”APP把相关信息成功上报给区大联动中心。25秒后,系统显示中心“签收”,并已“派发”至高新区分中心。

  12:18,吴中高新区苑北社区党委副书记、三级网格长沈许琴的手机“网格通”APP响起。她点击“认领”任务,随即通知小区物业处理。

  12:31,小区保洁员用三轮车拖走了这堆建筑垃圾,绿化带恢复清洁。

  12:35,吴中高新区分中心把“已处理”反馈到区中心,并配上处理前后的对比照片。

  12:41,区中心签收任务,安排巡查员回访核实。至此,一起绿化带堆放建筑垃圾的事件顺利解决,前后仅半小时。

  “社会治理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既要有速度又要有质量,就必须下大决心整合力量整合资源,这里既有管理体制的变革,也有运行机制的创新,其背后,是政府从管理到治理的自我革命。”苏州市副市长、吴中区委书记金洁说,此前几年的“网格化”建设中,区人社、民政、治安等职能部门都在基层派驻了协管员,建起了自己的管理“网格”,初步统计有17个之多。这些大小不一、职能各异的“网格”既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也有无人问津的“死角”。现在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整合成“一张网”,把相关人员全部下派到最前一线,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网格做“”。

  做“”必须做“”。吴中划分了镇(街道)、村(社区)、片区三级网格。其中第三级网格的数量由村(社区)的两委班子人数决定,有多少人就分多少片区,每人负责一块。目前吴中高新区、木渎镇、横泾街道三个首批试点区域共划成67个二级网格、269个三级网格,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在这张细密的“大网”上,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角色定位。每个网格配备“一长三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三级“网格长”,所有条线部门人员下沉至网格内任“指导员”,每个网格配备专业“协管员”、各类志愿者(“参与员”)。这些人构成了每个网格区域的“神经元”,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反映,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援手。

  这个过程中,网格长通过“网格通”APP,管理、调度网格成员。同时,每个板块配备专职巡查员主动出击,在走街串巷中发现各类社会治理问题,通过“巡查通”APP第一时间上报、派单、处置,“精确制导”化解各种隐患。而这一切,都通过“领导通”APP实时呈现在各级领导手机上,“全流程”督办。

  一个多月前,吴中区就在这张“大网”的基础上整合数字城管、便民服务中心热线12345、110非警务类警情等资源,成立了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通过这个“中枢系统”对全区便民求助信息进行“一口受理、一体派单、一台运行”,彻底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守一摊的格局。

  下“硬功夫”厘清“两份清单

  为“大联动”铸就“根本大法

  做实“大联动”,吴中探索的核心创新点是:下“硬功夫”厘清“两份清单”,为“大联动”铸就“根本大法”。

  两份清单,一个是“事件”,一个是“部件”。此前,吴中花了一年多时间,以问题为导向,从多种法律条文中梳理出社会综合治理“事件责任清单”。特别是针对责任边界模糊不清、处置部门多头交叉的问题,逐一过堂确认。目前,初步梳理出的“事件”被分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4大类、45个小类、158个细类,共414个问题。

  厘清“部件清单”又是一件“瓷器活”。“部件”是指窨井盖、路灯、监控电子眼、治安岗亭、交通信号设施等社会管理硬件设施,仅“井盖”一项,在吴中大联动系统中就被详尽区分为污水、雨水、电力、燃气、园林、通信等20多种。吴中聘请专业普查公司,花了半年多,对高新区、木渎镇、横泾街道三个试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普查,52.3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精准划分到网格。对无人认领的无主地块、废弃地块、“三不管”地带等,则举行专题会议,以GIS电子地图形式上墙展示,由村书记一一认领,明晰村与村、网格与网格的边界。目前三个试点区总共23.1万个部件确权率达100%,并全部录入信息库。

  可以说,这份“部件清单”把吴中城乡的每盏路灯、每个井盖、每块路牌甚至每棵树都确认了一个具体的“身份证”。登录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指挥平台,每个区域内每个类别部件的分布情况,在电子地图上都一目了然。点击任何一个红点,这个“部件”的编号、位置、主管部门、所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立刻呈现。

  “以往‘12345’会出现派单派不下去的情况,因为有些部门以‘不归我管’为由推诿扯皮,导致群众需求得不到解决。”吴中区长唐晓东说,两份“清单”规范了具体事项的责任主体、法律依据、办结时限、派单流程等内容,使社会治理做到有章可循,责权清晰,不留死角。同时区里加大考核力度,用“数字说话”,把考核结果和“面子、位子、票子”挂钩,倒逼区镇和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建设“大联动”开放式平台

  “党建统领”实现“开放共治

  8月4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专程前往吴中区大联动中心调研,“点赞”吴中大联动“架构设计科学、责任分解明确、部件统计全面、运行务实管用”。

  吴中区领导层清醒认识到,经济建设发展越快,越要加快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现代化水平,当前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与老百姓的新需求、新期盼仍有明显差距,必须加快推进创新。

  根据既定“时间表”,吴中区将重点围绕智能化二期平台、联动分中心、“一张网”建设和“一号通”整合等重点事项继续推进联动机制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16个联动分中心的建设,实现全区覆盖。同时,围绕打造开放式“大联动”平台,逐步完善充实“事件清单”,叠加不同服务功能模块,打造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苏州市专家咨询团负责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方世南认为,开展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建设,不能仅依赖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靠“运动式”治理,必须讲法治、靠科技、强基层,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类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开放共治”的良好局面。

  吴中区的思考是,坚持“党建统领”,“大联动”才有根本保障。金洁说,结合“六个一”大走访,下一步将重点建设网格党支部,增强网格力量,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大联动中来,切实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难题,让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体会到责任感,感受到获得感。

  新华日报记者 高坡 潘朝晖

原标题:吴中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用大数据夯实“大联动”,以两份清单拉紧一张“大网

标签:

编辑: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