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查获两起“农药小龙虾”案件 餐桌安全引关注

20.05.2015  14:18

  

  警方缴获的药龙虾的药剂通讯员供图

  新华报业网讯 眼下正值吃龙虾的“黄金季节”。不过,一周以来,启东警方已查获两起“药龙虾”案件,有部分捕捞者在捉龙虾时,将农药倒入河里,逼龙虾上岸。而这些被“迷昏”的龙虾则农残超标,最终流向市场。近日,启东警方向市民发布协查消息,希望发现有可疑的捕捞者时,及时拨打电话报警。

   沿河洒农药逼龙虾上岸

  据警方介绍,5月13日,启东有群众举报称,在启东合作镇得胜村的一条河沟边上,一名男子放置了地笼,还向水中洒不明液体,十分可疑。民警赶到现场后,一名男子正戴着手套放地笼,另一只手还拿着瓶不明液体,向河中泼洒。

  民警将他控制了起来。这名男子自称姓王,是连云港人。“你的瓶中装的是什么?”王某支支吾吾,一直闪烁其词。随后,民警在他的身上搜出了4支密封的针管药剂,瓶子里的液体呈淡黄色。

  见瞒不下去了,王某才交代,原来瓶中装的是已经被稀释了的药剂,是一种农药。今年3月,他来到启东,随身带了十几盒这种药剂。他将这种药剂洒进河里,龙虾一旦吸食进去,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往岸上爬。而他事先就设置好地笼抓龙虾。等捉到龙虾了,他们就把昏昏沉沉的龙虾捞起来,放到清水中漂洗一下,这时中毒不深的龙虾就会“苏醒”过来。

   这种农药属于中等毒性杀虫剂

  据了解,民警查获的药剂的包装盒上面写着“氰戊菊酯”四个红色大字。“氰戊菊酯”属于中等毒性杀虫剂,对鱼虾来说,即使微量也是剧毒。被这种药剂喷洒过的沟河内,鱼虾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这种药剂成为破坏水环境的一大杀手。

  据警方介绍,这种菊酯类农药喷洒剂,在水生物捕捞作业中被明令禁止。其不仅危害水生物、破坏水质自净功能,对人体也有较大伤害。像这种因吸食“氰戊菊酯”中毒的龙虾,即使用清水浸养也不能彻底解毒。而王某使用的药剂中,“氰戊菊酯”成分浓度超过普通农药原液的300倍。经常食用这种“药龙虾”,对人体必定有害。

  “果蔬农药残留,导致的一般中毒症状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比如腹痛、恶心呕吐等。”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戴厚永告诉记者。

  “从外观上来看,无法直接判断出买的龙虾是否含毒素,这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对于这种用农药诱捕的龙虾,农药剂量超标太多,虾肉也会携带毒素。”戴医生也提醒大家,在购买食材时,应当前往正规的市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