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三号线,呼唤南京“大交通”

09.04.2015  11:19

  城市的地铁比拼着高技术,但一个基本的要求不能忽略,这就是“以人为本”。“别忘了出发是为了什么”,对地铁来说,同样适用。

  南京地铁三号线刚刚开通,就迎来大量吐槽,这也冲淡了南京地铁大家族又添新丁的喜气。

  配套设施不同步,自行车、私家车无处可停,有问题找不到主体单位……地铁3号线在带给市民极大便利的同时,沿线配套设施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诸多“幸福的烦恼”中,有些问题令人实在想不通。比如报道中所指,卡子门站出入口“群居”晨光路、天元西路站北侧小区集聚却没有地铁出入口。

  解释这种现状,并不缺乏理由。但核心的困惑却是任何解释都无法越过的:地铁是为人服务的,如果站点出口远离小区、站台缝隙经常“咬人”,各项设施空白又让人大失所望,那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实际上,有些问题,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也有所存在。人们惊讶的是,为什么总要等到地铁开通之后,才发现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三号线数次传出开通消息,近日开通,算是“迟到”,按理说应该更有时间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今的配套设施倒像是匆忙给顾客端出来的快餐,各种不方便,也不走心。

  不过,若将所有的问题,让地铁来扛也是不公道的。

  正如专家所言,地铁站点周边的配套建设,涉及沿线各个单位、土地来源、平时的日常管理经营等方面,多头管理,一旦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的利益协同,要进行综合管理的时候,难度就很大。

  很多配套建设都有方案,但没有落实到位。这不只是遗憾。

  吐槽不能改变绝大部分现状,那些出现在莫名其妙地带的出入口,也不可能扒掉重建。但吐槽并非没有意义。南京未来还会有很多地铁工程要建,把今天的教训亮出来,是为了将来避免之。

  牵涉各个环节的吐槽指向一个命题:城市需要通过“大交通”理念的推行,来通盘化解每一个枝节上的矛盾。

  南京一直在呼唤“大交通”,但“大交通”建得怎么样,三号线的情况做出了很明确的说明。

  毫无疑问,“大交通”不只是做“”交通网线,更多的是依赖于制度与机制变革,搅动一池静水。这就要求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超越行政体制职能分工的边界……

  “从法律上明确责任主体,政府统筹规划建设”,专家所提的建议,是题中应有之义。一句话,让那些各自为政的部门与资源“”起来,真正着眼群众需求展开建设与服务。

  城市不能总是“”着群众向红绿灯冲刺、绕很多弯子去赶地铁。城市的地铁比拼着高技术,但一个基本的要求不能忽略,这就是“以人为本”。“别忘了出发是为了什么”,对地铁来说,同样适用。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