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遗体整容师:不与人握手 不参加喜宴

07.04.2015  17:25
80后遗体整容师梅林。

  清明节里,我们特别关注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个行规,不握手,不说“再见”;他们让每一个人更有尊严地离开,他们就是遗体整容师。作为人生最后的守护者,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记者走进了浦口殡仪馆遗体整容室,为您讲述80后女整容师梅林的生死体验和温情人生。

   工作: 要让死者漂漂亮亮进天堂

  阴阳两隔,提到遗体整容师,没有人会将这个职业与一个80后的女孩子联系到一起。今年29岁的梅林不是学民政特殊专业的,从23岁起,她选择了遗体整容职业,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从刚来时腿抖到站不稳,到如今“把每位逝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是什么力量让梅林爱上了这种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的工作呢?

  面对遗体不能闲聊说笑

  记者来到了浦口殡仪馆见到了梅林,白白的皮肤,方圆的脸上挂着善意,没有丝毫威严煞鬼神的样子。身穿黄色带黑点时尚外衣显得合身得体,俨然一个美女的样子。

  换上工作服,梅林的表情开始沉重起来,梅林说这是养成的职业习惯,们岗位面对的是失去亲人的家属们,面带微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礼貌和不尊重。上午七点钟梅林就开始工作了。这里是殡仪馆的遗体接待间,梅林与另一个同事早早就站立在这里等候送来的遗体。在这空荡的门厅里梅林与同事不能闲聊不能说笑,严肃的环境又让人增添了几分寒意。从事遗体整容师工作梅林不仅要熟练地掌握技能,而且还要懂得民间处理白事的礼节和风俗,如逝者去世后穿衣服时都会在遗体的下身处放一个布垫子,防止身体分泌物流到遗体上,但在火化前必须由家属把这个垫子取出,民间称为抽脏,民间传如不抽脏影响逝者的转世投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