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80后”新青年乐回农家做职业农民

15.11.2014  12:03

正在市农干校举行的2014职业农民培训班,目前进入扫尾阶段。记者从主办单位了解到,参加培训的不仅有各地的农户、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还有不少“80后”新青年,今年以来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的“80后”总计近百人。

 

新桥镇孝化村“80后”农民戴书胜最近正忙着收获孝化农场的大米。他和农场的几位“农民前辈”种植的孝化大米是新桥镇最知名的农产品之一,每斤售价高达8~10元,比普通大米高出数倍。

 

戴书胜是科班出身的农业大学生,也是我市颁发证书的新型职业农民。“小戴这样年轻的‘80后’农民技术好、有文化,且懂得搞市场营销、有经营头脑,他们的加入为孝化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桥镇孝化中心村党委副书记王文彬介绍,眼下孝化新米刚刚上市,戴书胜就建立了专门的销售网站,从全国各地搜寻订单,效果很不错。

 

在我市,像戴书胜这样的“80后”职业农民越来越多。市农干校相关负责人杨红明介绍,“80后”最感兴趣的课程是蔬菜种植技术和花卉苗木种植技术,他们的创业项目多以这两项为主。“80后”农民的创业基地少则十几亩,多则几百亩。

 

东兴镇职业农民陈秋拥有百余亩家庭农场,土地均是流转而来。“主要经营项目是鸡蛋和草鸡蛋。我另外还在空地种植了一些翠冠梨和花卉苗木,这样就不用担心鸡场粪便的处理难题,减少成本、增加收入。”陈秋说,他出生于1989年,大学毕业后原本留在外地打工,几年下来没什么收获,也挣不到钱。2012年回到家乡,他利用自己学习的农业专业知识养殖草鸡,踏踏实实地当起了农民,研究草鸡养殖、果树种植。如今,陈秋每年在农场的收入并不比上班领工资差。

 

2004年,20岁的张炳华开始投身农业,成为同龄人里为数不多“吃螃蟹”的人。十年来,张炳华从白手起家到创办农业科技公司,实现年销售3000万元的业绩,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途。“我觉得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做农业的人一定要务实,要有耐心和恒心。”张炳华说,“80后”农民有老一辈人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活跃思维,但这种特点也有弊端,它很可能变成好高骛远,如此成功就难了。他希望今后我市能为“80后”职业农民建立一个交流平台,让年轻人经常交流,共享信息、市场、人脉等方面的资源,只有抱团发展,“80后”农民们才能走得更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