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易其稿抒真情 77名朗诵者全部为高中学生

14.12.2014  13:10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在13日上午的国家公祭仪式上,来自南京市第一中学的77名高中学生高声朗读了《和平宣言》,以此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罹难77周年。这些朗诵者是从400多名报名者中海选产生,他们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艰苦排练,其中宣言更是四易其稿。

  此次朗诵《和平宣言》为什么会选择南京一中的学生?“朗诵的最初设想是由中学生交响乐团来伴奏,而一中的交响乐团水平很高,学生的素质也高,一中‘和平歌’志愿服务队长期在雨花台、江东门纪念馆传播和平。”南京一中学工处主任张红告诉记者,但因为乐器天冷要调音、坐着演奏不合适等各种原因,交响乐团伴奏后来没有采用。“这些学生不是专业的表演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恰恰是这样,才能真实地体现当代青少年的风貌,抒发真情实感。

  南京一中是11月20日接到这项任务的,当即启动了全校海选。结果全校高一学生600人中,有一半以上来报名了,高二高三的学生学业繁重,也有100多人报名。“我们让所有报名的学生一天时间把宣言背下来,导演组根据形象、声音来筛选。除了77个人,还要预备6个学生作备选。

  这83个人的名单很快就确定了,导演组还确定了由高三(7)班潘腾之、高二(3)班杨喻涵、高一(3)班郭宁和高一(7)班霍浩辉4名同学担任领诵。时间紧迫,于是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周一到周五午休、下午放学前都要排练,差不多每天要3小时,有时晚上还要加练。”领诵霍浩辉告诉记者,虽然排练占用了很多时间,但他认为很值:“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的爸爸妈妈也很支持。我虽然也担任过学校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的主持人,但这次能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领诵,感到非常荣幸。

  这一个月的排练并非一帆风顺,《和平宣言》在这期间甚至四易其稿。最早背诵的是很长的一篇,第二稿则很短,第三稿和现在的差不多长短,到了12月4日又有新改动,出了第四稿。好在学生们在不断排练和调整中,在公祭日当天已经很熟练了。为了更好地表现《和平宣言》的内容,导演组和学校专门邀请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高英、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董蓓、张路老师前来培训指导。张红说,学校还组织同学们观看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纪录片,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以便在朗诵中更准确地把握情感。

  除了77名上台朗诵的中学生,还有6名默默无闻的备选“陪练”,排练了这么多次,却没有机会上台,会不会感到遗憾呢?高一学生李悦旻告诉记者,之前她一直和大家一起排练,经常晚上回家也在背。但12月10日左右,她才得知自己没机会上台了,“开始很失落,后来想想,同学们能上台朗诵,自己作为陪练,也一样光荣。今天听完后觉得表现非常好,感情很饱满,我也被深深感动了。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拓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