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很痛,但我说服自己说出来

29.05.2015  10:08
【同期声】很痛,但我说服自己说出来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亲历诺曼底登陆战的护士口述历史:

  已八十六岁高龄的玛利亚·凯瑟琳女士在接受专访。    

  新华报业网讯 1929年8月25日出生的玛利亚·凯瑟琳,已经86岁高龄。但与她初次见面的记者,还是忍不住惊呼:“好有气质!”在蓝色套装和精致首饰的映衬下,这位精神十足的老太太,不停地招呼记者喝水、合影,看到记者的采访本用完了,还赶忙起身为记者拿空白纸并熟练地徒手裁纸,灵活得就好像十几岁的姑娘。“我年轻的时候业务能力那是相当好。”玛利亚·凯瑟琳跟记者挤了挤眼睛,笑着说。

  受战争影响,玛利亚·凯瑟琳6岁就跟着当护士的母亲学习专业的抢救知识了。“我一直住在诺曼底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在诺曼底登陆战发生前,我一直在做地下工作。”“那时候您还是个孩子。”“是的,正因为是孩子,所以很多工作才好做。反攻前,上级接到通知,将我们集中起来接受训练,而集训后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勘察德军的火力分布。”凯瑟琳尽心地收集着情报,然后传递给上级部门。很快,登陆日到来了。“靠近海岸的村民们都说,那天感觉天好像被飞机遮住了一般,白天好像黑夜,爆炸声震耳欲聋。”而凯瑟琳所在的村落,很快被盟军解放,而凯瑟琳便在伤员救护站里义务工作。“这个救护站主要是救助在战争中受伤的平民。”伤员越来越多,15岁的凯瑟琳当时常做的事情,就是背着受伤的婴儿,送往后方救治。

  不久后,巴约解放。盟军在巴约设立了司令部。凯瑟琳就到巴约的法军野战医院工作。“到处都是胳膊断了、腿断了的人,士兵居多但帐篷有限,只有最需要的人才可以住进帐篷。”凯瑟琳说,“我们要很快速地从火线上把生命抢救回来。”尽管见惯生死,但对凯瑟琳来说,每次遇到无法救助的病人,她都会十分难过。“我到现在都记得有个7岁的男孩,他的胳膊被炸伤,但没有足够的医疗条件,他的胳膊很快便感染化脓,最后不得不截肢。”说到这个场景,凯瑟琳沉默了很久。

  战后,凯瑟琳回到了家乡,但战争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消除。“我的表哥是一名海军军官,1934年被德国人抓去,一直杳无音信。战后好多人都回来了,我的姑父姑妈一直在盼望着儿子回来,最后等来的却是死讯。”凯瑟琳说,“其实表哥在1935年就被害了,但家人一直都不知道这个消息。姑妈受不了这个打击,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去世了。

  “我后来从事了很多工作,当过营业员、旅馆服务员等等,但直到退休,我也没有跟别人讲起过这段历史。”凯瑟琳说,“它太残酷,残酷到让你无法再去回忆。回忆战争,对亲历过的人来说,的确是痛的。”直到10年后,逐渐开始有机构邀请亲历者去向孩子们讲述这段历史。“我说服自己,去跟孩子们讲述这段历史,”凯瑟琳说,“只要有需要,我就愿意讲。让孩子们了解这段历史,也是让孩子们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原标题: 很痛,但我说服自己说出来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