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蔬菜村,差距咋就这么大

11.12.2014  14:01

  同是蔬菜村,差距咋就这么大

  ———来自两个蔬菜专业村的调查

    守着白菜白忙乎,让天鹅村的菜农犯了愁。丁亚鹏摄

  

  新华报业网讯 11月下旬,记者在海安县海安农场天鹅村和海安县李堡镇光明村两个蔬菜生产专业村调查采访,发现自然条件相同的两个蔬菜专业村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天鹅村主打蔬菜大白菜、包菜行情低迷,又现菜贱伤农;光明村蔬菜品种又多又时新,丰产又丰收,万元田块占到40%以上。

  都是蔬菜村,效益大不同

  天鹅村和光明村均有近30年的大面积种菜历史。天鹅村人少地多,全村543户1650人,耕地面积3500亩,每家耕地少则四五亩,多则十几亩,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0元,低于海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119元。光明村则人多地少,全村有1800户村民4500多人,耕地7100亩,最少的农户仅1亩多,最多的有10亩,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16000元,领先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个百分点,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富裕村。

  记者在天鹅村采访时,遇见一位农妇用三轮摩的堵住一辆贩运蔬菜的大卡车。这是怎么回事呢?“有钱赚我们也不会为难她。”菜贩子向记者倒苦水,包菜本身利润低,这个农妇送来的规格太小不好卖,让她把小的挑在一边,大的全收,她不乐意,就堵着卡车不让走。一旁的帮工告诉记者,今年的包菜、大白菜行情都不好。包菜地头收购价两毛五一斤,亩均产值1000元,而农本就需要600元,算上人工就是亏本;大白菜刨去帮工队采收、装运等费用,菜农实际到手的每斤只有7分钱,而成本最起码一毛。收了近20年大白菜的农民经纪人缪桂龙说,今年大白菜的行情差不多回到了8年前。

  而在光明村,大白菜早已不是主打菜。村支书王加明解释说,近几年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换茬口,大白菜已压缩到不足3000亩,莴苣、丝瓜、新品马铃薯、香菜等成了主打品种,目前全村收入逾万元的田块超过40%,达到3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