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创新药,境遇何以“两重天”

06.02.2015  11:06

  美国药一年卖100亿美元,国产药却不到1亿人民币——

  新华报业网讯 到1月25日,连云港恒瑞医药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阿帕替尼上市一个月,业绩平平。这早在预料之中,该公司治疗关节炎的一类新药艾瑞昔布已上市3年,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连一般的仿制药都比不上。

  反观国外,美国药企吉利德研制的丙肝治疗新药,去年销售额超100亿美元。尽管中美药企实力不同,但中国医疗需求也很大,销量如此悬殊引人深思——同是创新药,何以“两重天”?

  审批漫长,“新药”变“旧药

  阿帕替尼属于1.1类新药,是全球首个治疗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一类新药是指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1类新药指化学合成药品,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最强。

  新药研发到上市,过程复杂且漫长——若干年研发取得专利,申请临床试验、生产批文和销售批文。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人士坦言,中国是仿制药大国,创新药审评没有现成标准,比较谨慎,加上审评人员不足,导致时间过长,难以适应医药创新的最新趋势。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是我省康缘药业研发的治疗中风新药,2005年临床结束申请生产,直到2012年才获批文。我国药品专利保护期为20年,审批周期过长会耽误新药上市时间,一旦过了保护期其他企业就可以仿制,专利拥有企业的销售额就会“断崖式”下降。延误7年上市,“新药”变“旧药”,损失全由企业承担。

  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认为,专利保护期规定最初针对进口药,随着我国创新药发展应及时调整,建议适当延长保护期,弥补创新药研发、审批所耗时间。美国就按临床周期延长,最多补5年专利保护期。

  难进医保,销量仍平淡

  获得新药证书,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药品进入医院销售必须通过省级准入和医院准入。省级准入即药品招标,目前,全国31省平均招标周期是14个月,若没赶上趟,只能等下一周期。通过省级招标后再过医院采购关,大部分医院1-2年才开一次药事委员会,甄选药品。进不了医院,医生就不能开处方。

  即使省级准入和医院准入都通过,新药想要成为可报销药品还需进医保目录,过程更漫长。按现行体制,医保目录4年更新一次,上一次调整到现在已过5年,这期间新药无论多好都没有机会进入目录。

  进不了医保,意味着患者只能自费,高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药兴叹”。吉利德的丙肝治疗新药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费用10万美元。“国产创新药比进口药定价略低,但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多,价格比普通药还是高,市场很难打开。”豪森药业研发总监毕宇安透露,银杏二萜内酯葡胺2013年上市,当年销售100万元,而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不知道哪天才能收回成本”。企业创新积极性就受挫。

  在欧美国家,原创新药上市前会经历少则5年、多则10年的动物和人体试验,一旦监管部门批准其上市就被认为安全可靠,自动进入医保目录。专家建议,我国医药审批制度改革应整体联动,打通制度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