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桥边全牛宴:这里牛儿不吃草

22.02.2015  18:02

 

  引澳大利亚牛进靖江

  

  沿着公新公路一路西行,驾车行至新桥镇同兴桥附近,路边一家名为“飨牛坊”的牌子很吸引人,驻足观望,里面别有洞天,旁边就是一个养牛场。一打听,竟然养着澳大利亚的二代肉牛,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些牛吃的饲料就是地里的芦笋和芦笋秸秆。

  

  这个飨牛坊的主人叫徐惠群,位于牛场北面的景生蔬菜专业合作社也是徐惠群一手建立的。300多亩蔬菜基地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在大家眼里,“半路出家”的徐惠群,搞起蔬菜来一点也不外行,甚至比内行还精。

  

  去年4月份,徐惠群成为了靖江引进肉牛的第一个尝鲜人。独自赶往吉林省“大城市”铁岭,徐惠群一口气引进了约100头澳大利亚的夏洛莱肉牛和西门特尔肉牛,他的事业也走上了“种植+养殖”的成熟经营模式。

  

  每天清晨,徐惠群早早起床,先到牛棚里转一圈,查看牛的健康状态,然后为牛准备饲料,把100多头肉牛喂饱。看着一头头牛长得膘肥体壮,他的心里乐滋滋的。

  

  徐惠群至今都记得当时刚从吉林用大卡车把小牛拉回靖江的情景。“第一批小牛刚到家的时候,大部分都精神疲软。有的则趴着不动,也不怎么吃饲料,这样的情况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徐惠群说,因为牛儿们走不动,人工也无法抬下车,后来只能借用铲车把小牛一头一头地给铲下来送到牛舍里。

  

  养牛事业刚起步,遭遇这个情况,精明的徐惠群也像热锅上的蚂蚁被急的团团转。因为本地缺少专业的肉牛养殖专家,只能连夜请农委专家和吉林养殖场的专业人员来飨牛坊帮忙问诊。

  

  专家告诉徐惠群,小牛无精打采是因为水土不服,加上三四天的旅途颠簸出现了晕车现象。这以后,徐惠群前往全国各地多个肉牛养殖场观摩,到处向人讨教养牛经验。现在,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急乱阵脚。徐惠群说,一头小牛刚拉到靖江只有300到400斤左右,可供食用的成牛得长到1200斤上下,这个过程需要七八个月。因为有了养殖经验,他们牛舍里的牛儿健健康康,长膘迅速。去年11月中旬,养殖场又引进了60头肉牛。

  

  随着创业走上正轨,徐惠群开始琢磨着如何造福乡邻。“打扫牛栏、出牛粪、喂养、拌料都需要人手,养殖场可以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徐惠群说,附近的乡亲农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就到这里做工。养殖场的建立,间接地增加了当地乡亲的收入。

 

  

  芦笋秸秆能“”牛

  

  在牛舍里的空地上,两名工人正在为牛儿搅拌饲料。记者看到,农村里原本废弃的玉米秸秆、稻草,全都成了牛舍里肉牛口中吃得津津有味的“绿色食品”。和别的养殖场不同的是,徐惠群的牛饲料里加入了芦笋这一特殊原料。

  

  徐惠群说,“芦笋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芦笋茎叶含粗蛋白13%,粗脂肪5.8%,钙1.75%,磷0.42%及18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饲料资源。”虽然芦笋资源丰富,但他的蔬菜基地种植的芦笋过了产出期后,大量老芦笋一直被当做废弃物进行处理。

  

  “芦笋比较嫩的一部分可以供人食用,偏老的茎叶就是芦笋秸秆。”徐惠群说,合作社的芦笋基地里,芦笋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多亩。每年8月份、12月份有大量的老芦笋要拔除。芦笋地里的芦笋年产量100多吨,而老芦笋产量每年高达200吨左右。

  

  “一头牛每天要吃20斤草料,配4斤芦笋秸秆。”徐惠群说,芦笋秸秆虽有着利毒的功效,但芦笋秸秆在饲料中所占的比例是20%左右,牛牛们光吃芦笋秸秆并不能保证充分的营养。

  

  从牛舍门口向内步行50米,一股浓浓的酒味随风飘到鼻尖。“酒味是牛儿饲料里面的酒糟传出来的。”徐惠群说,这些酒糟是他特意从啤酒厂拉回来的,拉回来前已经经过严格的杀菌。因为酒糟有利尿功能,在饲料里适当加些酒糟,醉人的芳香既能增加牛的食欲,还能促进肠胃消化,让牛充分吸收草料营养,牛的肉质也更加鲜嫩。

  

  除了利用天然食物提高肉牛的肉质,为了使肉牛体内的营养更加全面,在饲喂时还会再搭配一些精饲料。他让工人先将芦笋秸秆、稻草秸秆粉碎成秸秆青贮饲料,再与酒糟、玉米面混合。“别小看这黑乎乎的一堆,其实牛儿们的伙食好着呢。”看着牛舍里吃得正欢的牛群,徐惠群一脸笑意。

  

  对于养殖场来说,肉牛的粪便是必须要解决的麻烦事。100多头牛一天所产生的粪便,能堆出小山。粪便可能会造成污染,必须要进行处理。如果处理这些粪便,传统的处理方式肯定花费不菲。为此,徐惠群伤透了脑筋。

  

  “牛全身上下都是宝贝,即便是牛粪,那也是宝贝!”恰逢冬天是天然饲料短缺的季节,拥有一片芦笋基地的徐惠群脑瓜子一动,想到了“以种促养,以养助种”的良法。

  

  徐惠群说,芦笋秸秆粉碎成饲料喂牛,吃了芦笋秸秆的牛产生的粪便是很好的施肥养料。工人们将牛粪收集发酵,全部运输到芦笋基地,替代有机肥进行“”田。

  

  “芦笋秸秆——牛——牛粪——肥田”的循环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人惊喜。徐惠群说,利用老芦笋以及芦笋秸秆当做饲料后,他的养殖场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肉牛的牛肉品质也提升上去了,可谓一举两得。

  

  “因为土质改善,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也提高了。”徐惠群说,300亩的芦笋基地用牛粪施肥,一年能节约化肥成本10多万元。牛粪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能,芦笋基地每亩增收400至500元,整个芦笋基地大约能增收10万余元。

 

  

  全牛宴吸引四方客

  

  去年12月初,设在养殖场东面的飨牛坊试营。清水牛头、红闷牛蹄、牛胸骨汤、牛鞭煲,都是飨牛坊的招牌菜。

  

  “飨牛坊试营业的时候,就有泰州、上海、苏州的客人千里迢迢赶来,就为吃上一顿正宗地道的全牛宴。”徐惠群说,市场上的牛肚、牛杂都是经过冷藏保鲜,从外地长途运输到靖江,烹饪出来的牛肉的口感完全不能跟现杀现做的牛肉相比。

  

  除了原汁原味的牛肉让飨牛坊声名大噪,坊内的2块鱼塘也受到了顾客们的青睐。“抛下鱼苗后,我就没再特别喂养,让鱼苗自由成长。”徐惠群说,鱼塘里有鲢鱼、鳊鱼、鲫鱼等,除了供客人野钓,餐桌上的鱼都是从鱼塘里活抓,餐桌上的蔬菜也全部来自他们的蔬菜合作社。

  

  为了提升园内厨师的烹饪技术,开业前,徐惠群特意安排两名厨师送到兰州、吉林、西安等多家牛肉馆观摩牛肉菜肴的制作。菜肴取材新鲜、牛肉菜肴的原汁原味,飨牛坊没开业就拥有了一批回头客。

  

  “吃牛肉的时候,蘸上一点蘸料,我保证这两者带来的味觉体验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徐惠群笑呵呵地拍着胸脯向记者保证。原来,他口中的蘸料正是园内师傅秘制的独门蘸料。夹起一块水煮牛肉,轻轻放在盛着蘸料的骨碟里,任蘸料将牛肉染黑。酸中有甜,口中的牛肉配着蘸料果真如徐惠群所说,鲜嫩且嚼劲十足。

  

  “牛肉的销路不愁,年夜饭已经预定满额,园子里的包厢在元旦时就被预定一空。”现在,养殖场里还剩余30多头成牛,前来品尝全牛宴的客人络绎不绝。尤其,牛头、牛尾巴、牛胸骨、牛腩等经常供不应求,如果客人要吃这些美食就得提前预定,方便养殖场选好肥牛备用。

 

  

  结语:

  

  勤劳能致富,爱拼才会赢。徐惠群觉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但实现这个梦想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鼓足勇气走出第一步,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今年,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谈起未来的发展,徐惠群踌躇满志,“小打小闹干不成大事,我要把养殖肉牛当成一个事业来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打响飨牛坊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