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生存现状报告"昨发布 南京苏州排名靠后

30.10.2014  10:42

  昨天,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一份《吊丝生存现状报告》,瞬间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根据报告,长春成为最吊丝城市,而南京的吊丝数量垫底。吊丝,这一在网络亚文化中诞生的“群体”,第一次被计入统计并量化。“有工作、个人存款10万元以下、未买房或者已经买房但并非由自己全额出资”的群体,是赶集网的问卷针对吊丝特性更详细的定义。报告还显示,72.3%的吊丝觉得自己活得不开心。

  南京吊丝少,且开心比例高?

  在参与赶集网问卷调查的21万余人中,有62.2%的人认为自己是吊丝,其中民营、私企职员以及自由职业者,对吊丝的“自我认知度”最高。他们中,大多是男性,超过7成的人年龄分布在21-30岁间,受教育程度大多为高中、职高、大专,超过一半为单身。在收入方面,他们的平均工资为2917.7元,近6成人没有存款,而2014年9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人去年的平均月工资为5105元。

  因为大多数是异乡人,他们生活从简,超过一半人的三餐总消费不超过29元,还有7.8%的人严格将这个数字控制在10元以下。

  根据统计,江苏的吊丝数量大约排在第20位,比较靠后,其中南京与苏州的吊丝数量在受调查的城市中排名也比较靠后,“吊丝指数”则分别是第24名和第19名。而且,在南京和苏州工作的吊丝开心比例很高。

  分析人士指出,这间接显示了在江苏城市工作的外地人薪酬待遇不错,而且生活质量相对偏高。

  有人对号入座,有人认为没啥意义

  “吊丝还不是最悲剧的,隆重介绍一下本人:超龄老吊丝一枚”“对不起  ,我的1800元月入又拉低了你们的平均水平”……网络上,面对榜单里的数据,很多网友都能对号入座,并发现自己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吊丝”。

  “问卷设计的问题太犀利了。”在南京某公司做客服的孔小姐表示,这份问卷不仅反映了吊丝们的生活现状,而且设计的问题也更直逼吊丝内心,让她在直面自己现状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不过,也有网友并不认同这样的“头衔”,在南京一家私企工作的小李也看到了榜单,“虽然我的薪酬只有3000多元,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吊丝。”小李是扬州人,去年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刚开始只有2000块钱一个月,但我觉得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通过工作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收获很多,而且通过我自己的努力,现在工资已经快4000元了,未来肯定还会提高。”因此有人批判,“这种报告没有什么意义,这种用收入、地域和年龄去人为地制造社会压力,扭曲正常价值观的报告,传递的只有负能量。

  专家:

  自称吊丝的人,实际上是幸福感低

  尽管报告给出了吊丝的“定义”,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邱建新认为,吊丝不仅是一种自嘲,更是对幸福感体验的隐喻,“说自己是吊丝的人,无论收入高低,一定是觉得自己不是很幸福  ,吊丝与否一定是和幸福感相联系,而如果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吊丝,那就是这个社会需要反思。”

  长春成最吊丝城市

  通过计算,报告得出了不同城市、省份、地域、行业等的吊丝指数。

  长春是本年度最吊丝的城市,吉林成为最吊丝的省份。

  各省份平均吊丝指数为78.81,吉林吊丝指数最高,达到  86.07,其后是山西,为83.82。而相对来看,北京和上海的吊丝指数都偏低,分别为74.89和75.11。(郝多  王颖菲)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