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

08.10.2015  05:57

  10月7日12时13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本报讯(记者童曙泉通讯员宗兆盾)昨天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一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组星包括一颗光学遥感卫星、两颗视频卫星和一颗技术验证卫星,工作轨道均为高约65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其中,“吉林一号”光学A星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具备常规推扫、大角度侧摆、同轨立体、多条带拼接等多种成像模式,地面像元分辨率为全色0.72米、多光谱2.88米,可为国土资源监测、土地测绘、矿产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监测、农业估产、林业资源普查、生态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公共应急卫生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支持。“吉林一号”视频星的地面像元分辨率为1.12米,主要开展高分辨率视频成像技术试验验证,可为用户提供遥感视频新体验。“吉林一号”技术验证星主要开展多模式成像技术试验验证。

  这4颗卫星均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制和商业化运营。卫星入轨并开展工作后,该公司将通过在线和离线方式,向国内外用户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和各级产品。

  据了解,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吉林省政府、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民营资本共同成立的卫星商业化运作载体,是推动我国航天遥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后,该公司还将研制发射一系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高分辨率遥感信息产品。

  用于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3次飞行。

  链接

  “上科大二号”首次捕获民航飞机“自报”飞行信息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余晓洁吴晶晶)每时每刻,世界上有多少飞机、船舶在飞航?它们在哪?留下了怎样的运动轨迹?如何能将这些信息“尽在掌握”?这需要发射足够多、能够收集飞机船舶飞航信息的卫星,“编织”一张全球覆盖的动态网。

  这种“尽在掌握”已不再是梦想。“毫无疑问,中国有实力越来越多地参与这张网的‘编织’。”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吴树范教授说。

  9月25日,我国首批立方体纳卫星——“上科大二号”立方体试验卫星(STU-2)发射入轨。STU-2含A、B、C三颗立方体卫星,分别载有极地观测相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接收机和飞机自相关播报系统(ADS-B)接收机。三星可以通过星际链路,组成最小空间网络,联合开展对地观测和信息采集。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究员吴树范是STU-2的总设计师。

  9月26日晚,绕地球飞行一圈的95分钟内,STU-2捕获了来自405架不同飞机的51665条信息。至9月28日晚,共采集到来自全球12463架次飞机的数十万条播报信息。

  吴树范表示,用卫星成功接收到ADS-B信息,在国内尚属首次。作为我国首批上天的立方体纳卫星,STU-2开启了立方星在我国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ADS-B是安装在民航飞机上的自动相关监视广播系统,以每秒一次的频率自动地从机载设备获取参数向其他飞机或地面站广播飞机当前时刻的位置、高度、速度、航向、识别号等。目前,七成以上飞行器安装了ADS-B系统设备。

  原标题: “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

  稿源:环球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