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振兴:能造能修的设备“大当家”

19.08.2016  02:39

 

工匠名片

 

姓名:吉振兴

 

性别:男

 

年龄:41岁

 

岗位:江苏上骐集团设备能源部部长

 

匠人之语:把机器当朋友来了解。

 

设备有问题,当然找吉工。”在上骐集团,只要问到设备问题,都会有人说出这句话。大家口中的吉工,是上骐的能源部部长吉振兴,振兴工作室的带头人。这个能设计制造也能维修改造的设备大当家,裤腿卷得老高。“整天在所有车间里走来走去,这样没阻力,方便。”吉振兴说。

 

学院派的迅速转型

 

吉振兴是扬州职业大学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1997年刚进天马电机时,是车间里的学院派代表。

 

虽然在学校也曾实际操作过,但是脱离课本真正和设备打交道,吉振兴有点懵。没有师傅,没人指导,他深知如果放任自己,只能是随波逐流,无法攻克冷冰冰的机器出现的问题。他不仅把学校里的理论书又重温了一遍,还从书店买来许多专业书籍,全部带进了车间。遇到问题就翻书、找资料,有时候熬一整夜就为了同一个问题,掌握一个设备的一个特性。

 

就在他进厂的第二年,公司买了台三菱电梯。这个设备公司没人接触过,将来出了问题,也不会有人教他怎么维修。他就和安装电梯的师傅同吃同住,晚上也陪同加班。就这样,他很快摸索出了电梯的原理和常见易坏部位。一个多月后,吉振兴已经成了一名电梯维修高手,并取得维修资格证书。

 

电梯投用后,老是在下楼层时,显示灯突然闪烁不停,每次都要停电复位才能恢复正常。三菱公司派专业维修人员查了好几次也没能查出问题所在。最后,吉振兴找出了故障点,原来是一只小小的继流二极管性能不良引起的。

 

用一台数控车床摸透PLC

 

这时候,吉振兴对机床的线路已经一目了然,但遇到PLC这类程序控制系统还是很陌生。就在这时,公司引进了一台数控车床,他就靠着这台车床,彻底摸透了难以捉摸的PLC。

 

从车床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请教调试师傅,并自己看说明书初步了解PLC的原理。接下来几年里,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请教了无数个师傅,PLC知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现在他已经可以自如地用PLC控制各种电路。

 

虽是应用电子专业的大学生,但是此前吉振兴对电子电路的了解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的机会,也未从事过一项具体开发工作。

 

1999年,公司自主制造转子数控精车专机,吉振兴负责所有电气部分。具体实施中,他应用了PLC、CNC及变频器技术,一次性成功开发出来。

 

设计设备每年创效一千万元

 

由于显现设计能力,吉振兴被借调到公司设计所,独自设计直流无刷电机线路和开发PG电机占空比测线仪。

 

他选用美国Microchip公司的PIC系列单片机芯片,但设计中,他发现从学校学到的程序只是一般结构框架,具体算法一窍不通,实际钻研起来就像是过迷宫一样,越向下钻越难。他还是咬着牙继续钻,无数遍咨询芯片供应商、学校老师,终于打通所有知识点。在此期间,他顺带学会了计算机制图。

 

2007年,吉振兴担当公司电气总设计师,同时开始开发“一绕四”绕线机。“一绕四”工艺是日本松下的专利技术,他只能从绕出的电机剖析松下绕线的工艺,然后得出机器的控制流程,编制电气设计方案与开发计划。他边试制边投产,经过八个月的奋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解决EMC兼容问题,108台“一绕四”绕线机全部制作成功,创造了行业的奇迹。通过这次技改,企业相比过去每年可多创效益1000万元,相比日本松下“一绕四”绕线机,技术指标相近,单台机可节约成本30万元,成为上骐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吉振兴每天上班除了花个把小时处理部门事务,其他所有的时间都在不同的车间穿梭,观察、维护设备,长期的行走让他的小腿肌肉异常发达,已经和整个身形不协调,而脚后跟更是出现了骨质增生,每天只能穿布鞋。但只要看到自己设计的设备正常运转,不断为企业创造效益,他就觉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