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模式缓解节能减排压力

05.11.2014  10:48

一则“完成全年节能降耗任务无悬念 ”的新闻告诉大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创下了5年新高。与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相较,只要第四季度不出大的意外,完成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任务已成定局。

尽管完成今年节能降耗任务基本没有问题,但也要看到,要完成2020年节能目标还有很大压力。此外,环境的压力逼迫我们在节能降耗方面要继续加快步伐。

2013年以来,由PM2.5引起的严重雾霾天气大范围持续频发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见的。然而,对于雾霾形成的原因还不够清晰,治理的手段也很有限,因此,雾霾在短期内“治愈”可能性并不大。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要看面对哪些问题呢?

在节能方面,首先是生产领域技术节能的潜力将越来越小。其次结构节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难以有显著效果。三是管理节能潜力巨大,但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四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消费物资产品持续增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必将推升能源消耗总量。

在减排方面,首先是经济增长对资源高消耗产业的需求持续增长。其次是成本压力和环境意识不强,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环境责任意识薄弱。三是我国2012年全社会的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58%,2013年可能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四是环境保护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我国相关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环保局与云南凯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环境服务协议》,正式将“合同环境服务”概念引入环保领域。据悉,该模式是拟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设定”的。其责任主体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排污企业,即“谁污染谁负责”;第二类为政府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将环境责任集中起来,进而由政府集中采购服务。

相信在未来,两个“合同”模式将在节能和环保领域齐头并进,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