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村积极组织灾后农业复产

02.07.2015  11:56

 

图为昨日,靖城街道东南村的村民正在追施灾后恢复肥。朱 其摄

 

记者走访获悉,目前我市各镇、村及农业部门都在组织灾后复产,尽可能将暴雨灾害降至最低。

 

昨天一大早,生祠镇农技人员兵分多路,来到辖区内重点高效农业基地及地势较低的田块,因地制宜指导农户抢抓有利天时,尽快展开灾后复产。连日的暴雨让生祠镇利珠村数十亩钢架大棚出现不同程度损坏。利珠村党总支书记冷红明介绍,不少蔬菜大棚、玫瑰花苗、薰衣草苗“遭了秧”,前天上午,村里组织村民修理大棚,修复田间水系,减少损失。生祠镇农推中心主任蒋冬平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生祠镇共有3000亩地势较低的稻田严重受灾,这些田块很可能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此外,全镇大约有近20个蔬菜大棚严重损坏,2000多亩内塘螃蟹损失惨重。目前,全镇农技人员已悉数踏田指导农户灾后自救。

 

新桥镇、东兴镇、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办事处是此次受淹较为严重的地区。东兴镇农推中心主任李向东介绍,灾后该镇约有4000余亩稻田急需补种,镇农技部门正在积极与种植户协商,着手订种工作。昨天,经过连续多天不间断排涝,新桥镇所有居民小区已全部完成排涝,积水退去,但部分沿江村农田仍不容乐观。该镇农推中心主任吴金福告诉记者,目前新桥镇三太村、文东村、滨江村仍有不少农田积水较深,稻田“”在雨水中已超过48小时,苗情不容乐观。眼下,全镇正在集中力量帮助沿江村尽快排涝。

 

市农委所有农技专家已悉数“驻守”到我市灾情较重的田块和农业基地,面对面指导水稻种植户,在排除田间积水后追施两次肥。市农委提醒,农田排水时如遇烈日高温天气,要采取逐步脱水的方式,白天保持浅水层,夜间脱水露田,尽可能促进秧苗恢复生长。农户有技术方面的难题可随时与所在镇、街道、园区农推中心联系。

 

目前,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防疫部门正开展消毒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和食品加大检测力度,加强淤泥垃圾清除,及时对已被污染或可疑污染的水源进行消毒,同时积极开展防病宣传工作,指导科学防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