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江苏各级纪委对党员干部谈话函询诫勉6000多次

13.04.2016  07:49

  本月初,淮安11名派驻机构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被“”到市纪委接受质询,原因是所驻单位一年来“零问责”“零执纪”。“大家一团和气,最终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和党的事业。”淮安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范青开宗明义,质询现场辣味浓浓。这是江苏坚持挺纪在前,认真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一个缩影。

  我省抓住“问题未萌”这个首要环节,综合运用约谈函询、诫勉谈话、质询评议、警示提醒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治疾于腠理、解疾在肌肤。去年以来,江苏各级纪委共谈话函询诫勉6200余件(次),促进党员干部绷紧廉洁之弦。

  函询谈话 深入把脉问诊

  “有了问题反映,组织直接与本人见面,既给澄清事实的机会、卸下包袱,也提醒今后要更加严于律己,压实责任。”一名省属高校的纪检干部在接受谈话提醒后表示。在江苏,“谈话”不再是简单的聊天,而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的重要方式。去年,我省出台《关于对省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函询的暂行办法》,明确适用范围、对象、程序和方式,扩大谈话、函询、诫勉覆盖范围,让被人反映有问题的干部讲清问题、认识错误、及时改正,对反映失实的予以澄清了结。

  省纪委常委带头约谈相关领导干部,市县各级纪委领导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函询谈话,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党员干部对反映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镇江市委就“约谈”16名市管干部,其中8位是“一把手”,就单位问题或个人原因,如年度考核靠后、选人用人工作被通报,对其逐个谈话提醒;泰州制定下发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运用规则,开展“党委书记谈廉、分管领导谈责、纪委书记谈纪、支部书记谈心”四谈活动;扬州加大书面说明情况抽查核实力度,对故意回避问题、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严肃问责追究;常熟、泗洪、南京市浦口区、常州市武进区健全廉政谈话制度,坚持常规谈话、警示谈话、诫勉谈话、任前谈话并用,确保党政一把手、关键岗位责任人、新任职干部和苗头性干部“四个必谈”。

  敢于批评 及时打针吃药

  “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对批评意见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真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加强党内监督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在省纪委六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对全省党员干部提出要求。

  敢批评、真批评的氛围在江苏越来越浓。去年底,省委常委会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大家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对个人和班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和建议,做到真出汗、真脸红、有辣味。此外,述职述廉、检查考核、民主生活会,以及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各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履行主体责任述职,也是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有效举措。

  前不久,盐城对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一把手”进行电视问责。“在电视镜头前红红脸、出出汗,既是对他本人的教育,也是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警醒。”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

  日前,淮安市7位县区、部门党委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述责述廉述德,接受25名纪委委员质询评议、投票测评,市委书记全程参与,邀请党风政风监督员现场旁听。

  纪委委员质询评议不留情面,群众质询评议更是尖锐火辣。“听水果摊老板讲,只要给城管送点烟,就可在路口摆摊经营,不给的话就会经常找茬。请问城管办负责人,是不是有这回事?”在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党员干部述责述廉现场,网友“雨中的麦田”直接发问。该街道40名中层干部的述责述廉报告,有7名干部因“隔靴搔痒”被打回重写,测评“考廉”分数低于80分以及排名末三位的部门负责人,由街道纪工委安排诫勉谈话,有的还被“”上台作整改表态。

  警示提醒 积极纠偏正向

  “他们曾是身边人,说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悔恨和教训,我们深受触动和警醒。”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说。今年初,淮安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观看警示片,视频连线纪律审查现场,开展警示提醒。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共有8名严重违纪县处级干部主动到市纪委交代问题,仅去年就有5人。

  近年来,江苏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及时通报违纪案例,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触及思想、涤荡心灵,坚守道德“高标准”、不逾纪律“底线”。“通过集中提醒,使广大党员干部检身正己、常思不足,以内省之心为思想系上‘安全带’、给行为加装‘防护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越陷越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表示。

  苏州、盐城连续多年开展“510”警示教育活动,包括观看教育片、编写读本、法院旁听、在线教育等形式。今年,南京市雨花台区纪委组织182名党员干部前往南京监狱,听取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每逢重要节点,我省各级纪委都会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廉政提醒。

  坚持从思想源头抓起,紧盯问题易发多发的重要时间节点、重要岗位和重点人员,江苏正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专题研修,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经常性的提醒“敲打”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

  本报通讯员 苏纪宣 本报记者 黄 伟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