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创新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计划”

30.12.2015  17:30

  近年来,江苏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卫生计生职业精神,以“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载体,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依托信息化支撑,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协调,涌现出一批创新举措,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安全、更有效、更明白。

  关键词 取消门诊静脉输液

  24岁的周先生肺炎久咳,来到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提出希望输液治疗,因为听说“见效快”。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王祥仔细查看了CT片、血液检查单,建议他口服抗生素治疗,既不用每天到医院挂水,疗效也很好。周先生听取了建议,一周后康复。

  据该院副院长顾民介绍,输液治疗是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的,相对于其它治疗方式存在着较大风险,比如产生输液反应、增加耐药性等。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2015年10月起,该院门诊正式停止了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规定出台之初,不少患者不理解,但是,在医护人员的详细说明下,通过“合理用药”理念的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一些习惯性采用抗生素输液的患者,从不理解到逐渐接受了口服抗生素,或少用抗生素的治疗方式,同样取得很好疗效。口腔科主任医师卜寿山说,例如困难阻生牙拔除术,以往一般切开牙龈、劈开牙冠后拔除牙齿,创伤较大,为防止感染,术后常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现在,临床新技术减少了创伤,术后可以口服抗生素,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规定实施一个月后,该院门诊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即由原来的每天约70人次下降到5人次(转至急诊)。省卫生计生委也专门发布通知,宣布到2016年底前,除儿童医院外,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关键词 专科护理延伸服务

  冬雨潇潇,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沈小芳来到三牌楼社区李大爷家,与社区护士一起上门访视。“李大爷,祝贺您,吞咽功能和肌力都恢复得不错!”3个月前,60岁的李大爷因急性脑梗住院,期间一直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出院后,护士长来到家中访视,耐心指导日常进食、肌能恢复,并留下健康手册和联系卡。不久,李大爷能自己到医院开药了,特地来到神经内科致谢。

  近年来,南京鼓楼医院探索建立了“专科护理延伸服务”模式。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根据病情确定是否将其纳入院后延伸服务,制定实施“出院准备”计划。住院初期护士就指导患者和照料人掌握照料技能,并向病人所在社区护士提供技术指导;出院后,责任护士与社区护士定期评估其居家护理状况,如有必要还上门进行指导,从而实现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无缝对接、全程覆盖。

  目前,专科护理延伸服务已在该院多个科室广泛应用。截至2015年底,为患者开展出院准备服务3176例,延伸服务4779例,其中电话咨询4672例,与社区护士联合开展居家服务107例。

  护士长沈小芳自豪地说:“把专科护理送到老百姓身边,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归属感增强了,花钱少了;病区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再入院率明显降低;护士责任心增强了,护理专业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门诊医疗信息公开

  “护士,中医内科陈太峰明天还有号吗?

  “大爷,请您抬头看看大屏幕,喏,陈医生还有18个号。您带市民卡了吗,我可以在自助挂号机上帮您挂,也可以让您孩子在网上挂。您看,挂出去12个号,有11个都是网上约的!

  护士向患者介绍的,正是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自主研发的“门诊医疗信息公开展示系统”。该系统与“预约挂号系统”、“门诊挂号收费系统”以及“排队叫号系统”之间无缝衔接、数据交互,随时抽取门诊医生排班、调班、停诊信息,每隔30秒自动刷新医生诊疗最新动态,在门诊大厅的大型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当前已就诊人数、等待人数,医生所在楼层、房号等患者所需的各种门诊信息,方便不会上网、不会用触摸屏的患者就诊。该院还通过新媒体、微平台预约等途径,告知群众门诊医疗信息。

  系统投入使用后,医院减少了大量问询服务和纸张印刷。院方实时了解当前门诊的就诊病人情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针对不同时段合理排班,极大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患者得到了更多、更及时、更全面的信息服务,不用到处问人,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减少排队等候,从而改善了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该系统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授权。

  关键词 医疗物联网

  50多岁的张阿姨身体不大好,每年总要住院,老伴忙前忙后很辛苦。今年她又住进了无锡市人民医院肾内科病区,这次老两口体验大不一样。张阿姨赞不绝口:“有了新技术,再也不担心挂盐水时睡过头了!

  张阿姨说的,正是该院推出的医疗物联网技术。病床设有“智能床位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心率、呼吸率和睡眠情况,通过床垫上的无线压力传感器判断病人在床与否,若离开床位超过15分钟即行报警,避免发生意外。身上也不用挂着各种监测线,额头贴个小小的传感器就能测呼吸、体温、氧饱和度等体征。张阿姨最喜欢的,就是输液袋旁这个叫“输液监测器”的小盒子。全病区所有床位的输液情况,都显示在病区护士站电脑屏幕上,护士可对输液速度、剩余时间等实时监控。“半夜里老头子就不用总盯着输液袋啦!

  近年来,无锡市人民医院成立“医疗物联网院士工作站”,建立了静脉输液远程监测、智能床位监测、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等系统,开发了“无线查房”、“无线护理”、“无线点餐”等应用,使医疗服务从医生站、护士站延伸到病床边,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体系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

  关键词 日间手术

  7月6日,王女士、柳大爷都因胆囊结石伴胆囊息肉住进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王女士当天手术,次日出院;柳大爷还在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和评估。第六天,柳大爷也出院了,一算住院费,比王女士高出33%。

  原来,王女士选择的是日间手术方案,这是根据常见病、多发病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特点,专门设计的短、平、快式医疗服务。患者在正式住院前,先在门诊完成术前检查,由具有资质的医生进行术前评估,判断合格后再正式入院,走日间手术的临床路径或按普通手术进行手术安排,减少了入院后等检查、等报告、等评估的时间,尽可能缩短了“无效住院日”。门诊检查费可转入住院预交金,不会增加患者负担,实际住院总时间缩短为1-2天,总诊疗费用明显降低。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医保部门沟通,开发了预住院程序,推出日间手术方案,成为医院提高效率、改进医疗服务的“新武器”。截至11月底,开展日间手术病种11个,日间手术1299例,平均住院日从2月的10天降至11月的9.1天,术前住院天数从2.6天降至2.3天。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诊疗

  近日,苏北人民医院某病区会议室,消化内科、消化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20多名专家齐聚一堂,为一位来自扬州市邗江区,胃部患有恶性、巨大肿瘤的70岁老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历经7年探索,该院成立了前列腺疾病、肺癌、肝癌等14个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为患者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该院创新门诊出诊模式,将所有诊室按照疾病谱分区,联系紧密的科室毗邻,减少患者奔波,便于专家讨论。开设了78个病种的专病门诊,覆盖各临床专科,为患者提供集预防、诊疗、营养、康复为一体的诊治服务。开设专家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最有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推进专科整合建设和管理,针对同一系统疾病建立综合病房。比如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临床心理科等科室融合建立脑科中心,将肝胆胰内科与肝胆胰外科融合组建肝胆胰中心等,相关专业专家每日联合查房、制定诊疗方案,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