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41个“助餐点”缓解老年人“吃饭难”

20.07.2015  14:16

 

老人们在助餐点吃午饭。

 

工作人员在配餐间忙碌。

  

我市将在城乡建设41个老年人助餐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送、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逐步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日前,在斜桥镇博爱老年关爱之家,已建成首个老年助餐点。

 

■ 32名老人享受助餐服务

 

7月17日中午10:40,在斜桥镇老年关爱之家一楼大厅,七八名老人围坐在大圆桌前,等待开饭。干净整洁的配餐间,一溜排开五六种菜品,工作人员端着不锈钢餐盘为老人打菜。餐盘内有红烧肉圆、肉片豆腐、猪肝粉皮、番茄炒蛋、海带炒豆芽和一份米饭,每份还配有一碗汤。

 

奶奶,今天的豆芽能嚼得动吗?”“菜的口味怎么样啊?”斜桥社区96岁的陆兰英老人听到工作人员的询问,微笑着连连点头。当天,陆兰英和女儿陈月华一起到助餐点来用餐。74岁的陈月华因右手残疾终身未嫁,和母亲居住在一起。“以前,其他子女有空赶回来做饭,有时我们就在家里煮点面条或者吃点稀饭凑合一下。”陆兰英说,现在在助餐点吃饭不但省去了买菜烧饭的麻烦,还吃到各式各样的菜,子女也十分放心。

 

每天都有热乎乎的新鲜饭菜,还不要刷锅洗碗,多下来的饭还可以带回家晚上吃,一天的吃饭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在这里人多热闹,大家吃完聊聊天、看看电视,很开心。”87岁的薄根和老人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周到热情,虽不是星级酒店,却很温馨舒适。说话间,又有几名老人赶到助餐点用餐,工作人员热情地将他们迎了进来。

 

老人们既可以选择到助餐点就餐,也可以在家等着工作人员送餐上门。家住斜桥镇兴阜社区的陆汉郎,今年94岁,因病瘫痪在床。多年前,儿子在一次意外中去世,儿媳改嫁,孙子在外打工。了解到陆汉郎用餐的困难后,助餐点工作人员每天就将饭菜送到老人家中。

 

目前,助餐点共为斜桥镇32名孤寡、高龄、空巢、残疾老人提供用餐服务,其中有20名老年人需要送餐。

 

■ 困难老人“五菜一汤”6元钱

 

助餐点的环境卫生、饭菜口味及价格是大家最关心的。记者在博爱老年关爱之家看到,助餐点内设置了清洗切配间、餐具消毒间、配餐间、烹调间等,操作间里摆放着冰箱、冰柜、消毒柜和筷子消毒机,餐厅里摆放着统一的餐桌椅。

 

所有的菜都是当天上午现买现做,同时实行当日饭菜留样24小时制度。所有清洁用具实行分类使用和管理。”助餐点厨师陈健介绍,为了保证用餐卫生,助餐点在装修改造时,按照市场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布局要求,增设了油烟机、分类水池、消毒柜、不锈钢餐具等,厨房的墙壁上也全部贴上了白色瓷砖。

 

农家鲫鱼汤、排骨烧萝卜、地三鲜、香菇肉片……在助餐点墙上的白板上公布着一周菜谱。斜桥镇博爱老年关爱之家负责人陈丽萍介绍,助餐点特地制定了每周菜谱并公布上墙,每餐保证一大荤、一小荤、三四个素菜加汤,搭配上保证口味营养。

 

哪些人可以来助餐点就餐?怎样收费?陈丽萍说,助餐点的服务对象为斜桥镇60岁以上的普通老人,不方便煮饭的老人都可以来助餐点就餐。送餐对象为高龄、失能、半失能、独居、孤寡老人。对失地农民和困难、残疾、孤寡、失独老人,每餐收取成本价6元/人,且不收送餐费;对企业退休的65周岁至69周岁的老人,收取10元/人的餐费,70周岁以上的收取8元/人;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收取10元/人的餐费。

 

陈丽萍介绍,博爱老年人关爱之家的助餐服务,今年已被列为省公益创投项目。为更好地服务老人,每周,工作人员会主动与前来登记的老人联系,助餐点将根据用餐老人的数量制作饭菜。

 

■ 今年将建25个老年助餐点

 

在我市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中,90%以上不愿去养老机构。一方面去养老机构要缴纳一定费用,一方面担心会让子女背上“不孝”的名声,居家养老成了他们自然的选择。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年岁的增长、子女的独立,老年人的餐桌越来越简单,影响到老人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万左右,其中有不少是空巢家庭的老人和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标准,集中就餐的助餐点应能容纳城市社区20人(农村10人)以上老年人同时就餐。具有送餐服务的助餐点,应能提供城市30人(农村20人)以上的服务能力。在老年人助餐点的功能设置上,将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服务。作为公益性的非营利服务项目,老年人实际就餐费用会不同程度低于市场价。

 

目前,我市已经初步确定41个老年助餐点,至今年年底,将完成25个老年助餐点建设,首批助餐点主要分布在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