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要节制 糖尿病人慎食肉粽、甜粽

17.06.2015  13:10

  新华网南京6月17日电(徐婕)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粽子又成了一年一度的必备食品。但好吃的粽子并非人人皆宜,尤其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的人要慎吃粽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提醒,不主张把粽子当早餐或正餐的主食吃,且糖尿病患者最好吃清水粽子,不要吃有豆沙、蛋黄、肉等馅料的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一个为宜。

   糖尿病人最好别吃肉粽和甜粽

  “忍不住诱惑,吃了粽子后血糖骤然升高了。”金晖介绍,每年端午后都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很多糖尿病患者感觉粽子那么小,吃一两个应该没事。其实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

  “现在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食用的时候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等后果。”金晖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和甜粽,若实在想吃,最好吃清水粽子,并控制好分量,一天以一个为宜。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是不能吃粽子,而是要注意控制,一般来说如果吃了一个粽子,那么主食的量就要相应减少。” 金晖说。

   心血管病、胃肠道疾病患者慎吃粽子

  该院心内科叶行舟主任医师介绍,肉粽和猪油豆沙粽所含的脂肪较多,吃起来很油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若吃多了,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的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

  该院消化内科陈洪主任医师表示,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是不易消化的,过多食用可能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都不可贪吃。此外,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要尽量少吃粽子,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如果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即便是脾胃功能强健者,也要少食多餐。另外,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

   粽子不适合当主食吃

  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糯米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功效。专家提醒,虽然粽子好吃,可是不主张把粽子当早餐或正餐的主食吃,这样容易吃过量。

  因为不少细菌可耐低温生存,所以粽子不能长时间放冰箱,最好在3天内就吃完,且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专家强调,粽子最好在早、午餐时吃。睡前2—3小时不宜食用,容易给胃肠道带来负担。专家提醒市民,端午节前后可别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建议搭配时令蔬菜,餐后来一份水果,不仅营养均衡,还可过个轻轻松松、肠胃无负担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