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白发青年”两岸创业路:折戟沉沙 “科技”复出

26.09.2016  14:04
伴随大陆创业浪潮,台湾“白发青年”刘鸿达来到江苏昆山,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创业。图为刘鸿达作报告,讲述昆山公司的概况。

  中新网南通9月25日电 题 台湾“白发青年”两岸创业路:折戟沉沙 “科技”复出

  记者 朱晓颖

  记者第一次在江苏昆山见到昆山超绿光电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鸿达就被吓了一条:30岁的面孔,70岁的白发,细问只是“70后”。这个习惯用术语来表达一切的“科技男”,对满头银丝的解释是创业烦神、烧脑过度。

  刘鸿达算得上是新生代台商在大陆创业的代表。

  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进入大陆拓展事业疆土的“元老”台商相比,他是与众不同的。

  过去,老台商是带着巨额资金积累进驻,而他身上没钱,带着300多个专利,到大陆来找钱。老台商通常带来成熟的管理团队,而他一个“光杆司令”“光着膀子”就来了,到大陆新组建自己的团队。他几乎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

  刘鸿达这个人非常活泼,是不多见的、表达欲望异常强烈的“科技宅”。

  他说起,在昆山,这是第三次创业,主攻高科技显示屏。

  第一次,在台湾,他受到大厂商“威逼利诱”,虽然自己有专利和技术,以道行太浅、被挤出公司告终。

  第二次,他跑到大陆深圳做“山寨机”,亲历行业的繁荣与乱象,又遭遇2008年金融风暴,公司艰难冲抵银根,最后还是被收走了。

  伴随大陆创业浪潮,2012年,刘鸿达在昆山海外高层次就业创业创新基地“落户”。这四年来,钱是他最大的难题,如今仍是。

  在他滔滔不绝的介绍中,最高频的词就是“我缺钱”,“我缺钱”,“我到底是有多缺钱”。

  显示器行业,是高度竞争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研发烧钱,原材料又贵,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从官方和民间找钱,都是很辛苦的事。”只把三星看作对手、野心流露的刘鸿达也觉得无奈,种种艰难不可名状。

  但是,这位科班出身的台湾“学霸”手握技术与专利。技术过硬、卖价强势,才是他手中最大的“王牌”。

  如果细分显示器市场,手机屏利润高、行情好,诱惑力明显盖过电视,这些年成了厂商追逐的“香饽饽”。

  据相关机构报告,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总出货量为2.15亿台,年衰退0.6%。大陆液晶显示器竞争杀成了一片“红海”,品牌参差不齐。但是,手机出货量逆市而上。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部,年增长10.3%,大陆比重超过全球四成。

  刘鸿达不会放过机会,对手机和电视,他选择通吃。“到现在,我的客户还只是大陆二、三线品牌,到明年,就会有一线品牌用我的产品”,他十分自信地说。

  公司营业额的账面数字,还无法与大台商同日而语。然而这吓不到“白发青年”。他还是用一堆让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作展望,希冀着在大众创业涌动的大陆闯出一片天地。(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