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当爱的传递者——追记雨花台区残疾人联合会前理事长韩峰

21.11.2014  17:34

    2014年10月18日,韩峰去世整整9天,今年他才54岁。走近他的办公室,办公桌旁的茶几上,高高一摞红色的荣誉证书格外显眼,最上面的一本就是中残联颁发的“十一五”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优秀个人奖。韩峰的同事介绍说,这些是家属来整理遗物时,在柜子的最底层发现的,已经搬走了一部分。当时家属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叹息:“从来都没听他说过还有这么多的荣誉,就知道他每天早出晚归,像是有做不完的事……” 

    办公桌后的一株绿色植物还在兀自生长,盆里的土壤已有些干裂,仿佛在等待主人来给它浇水滋润。显然它还不知道,它的主人再也不会回来了。几片绿叶零星地凋零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原本蓬勃的生命溘然长逝的悲伤。 

    草木无言,静默坚守。韩峰理事长,就是这样,用无言的大爱,在关心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一生,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A  爱得细致 

    ——“韩爸爸”不要走 

    领导、干部、党员、理事长,这些是人们对韩峰的各种称谓。然而,在雨花台区婷婷聋童幼儿园,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聋哑孩子们的“韩爸爸”。 

    记得韩峰第一次去幼儿园时,有个孩子一看到他,便打着手语,在嘴边做了一个特殊的动作。问过老师,韩峰知道这是孩子们想向他要好东西吃呢。从此以后的每一次见面,韩峰的包里都塞得满满的,里面装的全是孩子们爱吃的东西。 

    为了能够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为了能够真正走进这群特殊孩子们的世界,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韩峰,再一次走进了课堂,勤奋地学起了手语。幼儿园的佘园长回忆说:“以前的孩子都是全托,很少见到家长,所以一看到韩峰带着大包小包好吃的去看他们,跟他们玩的时候,他们都围着韩峰亲切地叫他‘韩爸爸’。或许,在孩子们的心中,韩峰比他们的父母还要亲切熟悉吧。” 

    “孩子们都爱和他一起玩,他一来,孩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跑上去和他拥抱。每次他走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叫着喊着不让‘韩爸爸’走。虽然他的工作很忙,但是看到孩子们,他总是心软下来,再陪孩子们多玩一会。”佘园长一边回忆着,原本哀伤的脸上逐渐有了一丝幸福的微笑。 

    可是,当被问到,要如何将“韩爸爸”已经不在了的消息告诉孩子们时,佘园长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她红着眼睛、低着头,哽咽着,一直到离开都没有给出答案…… 

    就是这位孩子们心中的“韩爸爸”,从事残联工作10年来,一直心系残疾人,爱得细致,爱得执着—— 

    多方争取,给辖区内残疾人提升补贴经费;想方设法,为残疾人康复中心引进先进的康复设备;每年为100多位残疾人找到工作岗位;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部落实,还为全区下肢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发放轮椅423台;上任以来,他亲自走访慰问的特困残疾人就有5500多人次,多少次的慰问金中还有他自己贴出的薪水;每到节假日,在区政府走访慰问的困难户中,特困残疾人已经达到了“全覆盖”……这期间,是韩峰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是他深夜办公室里望不断的灯火通明。 

    “我们都是基层的工作者,我们没有办法帮助到所有的人,但是我们身边的,只要我们遇到了,就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全部的爱与关怀。”这是韩峰常说的一句话,而且也是他们这支团队的“口头禅”!或许在他们的心中,他们都只是在坚守着岗位,做着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但是,就是这一份细致的爱,一份真心的付出,换来了更多残疾人的敞开心扉,和更多人对残疾人事业的关爱和援手,这正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B  爱得真挚 

    ——永远送不出去的锦旗 

    对于很多聋哑儿童的父母来说,孩子一声清脆的“爸爸妈妈”,是她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雨花台区,在韩峰的努力下,他们有机会听到了那震动心灵的天籁之音。 

    现在已经是雨花台区常住居民的冯凌云,  2012年刚到婷婷聋童幼儿园时,他还不能听说,常常躲在教室的角落里独自一人发呆。天生的听力障碍,自闭孤僻的性格让他的父母忧心忡忡。孩子的爸爸介绍说,“在湖北时,我们就申请过接受人工耳蜗治疗,但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原因,多次被拒绝。来到南京后,我们找到雨花台区残联,当时已经过了数据库的录入时间,只能等到下一年了。可韩理事长了解到孩子的特殊情况后,亲自为我们东奔西跑,最终为孩子及时筹到了经费,新年第二天,孩子就成功带上了人工耳蜗。” 

    经过十个月的治疗,现在小凌云康复得很好,已经学会了日常的生活语言,并且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爱笑爱跳。 

    “你不知道,当孩子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有多激动,原本我们以为这只是个奢望,没想到在韩理事长的帮助下成为了现实。”说到这里,孩子的爸爸激动不已,但当谈到韩理事长时,他的心情瞬间低落了下来,“原本我们想着国庆节后送一面锦旗到残联去,亲手交给韩理事长,没想到现在却永远送不出去了。” 

    “韩理事长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还有很多的孩子和我们家凌云一样需要关心和帮助。我们得到过关爱,就一定会将这份感激记在心里,再用我们的力量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孩子的母亲说这番话时,言语中充满力量。 

    在婷婷聋童幼儿园的成长轨迹中,没有“韩理”,就没有“婷婷”的今天,更没有那么多的父母可以听到那一声让人心动的“爸爸妈妈”!从最初的聋童幼儿园,到如今的潜能开发中心,“婷婷”已经成长为雨花台区乃至南京市最为绚烂的“聋童康复中心”之一。目前,“雨花婷婷”已经是江苏省定点的人工耳蜗康复中心,也是南京唯一一家定点的私营企业。在“韩理”的鼓励和支持下,婷婷聋童幼儿园运用早期教育理念,打造出“赏识教育”,“混沌灵性教育”的品牌,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也让更多的聋童家长看到了希望。 

    说起“聋童家长”,园长又回忆起另外一件往事。一次,幼儿园要组织春游,可是这些聋童们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受到歧视,纷纷要把孩子领回家,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本来园长只是电话中的“随嘴一句话”,了解情况后,韩峰就主动请缨,让幼儿园召开一次家长会,他来“主讲”。家长会上,韩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恳请家长们给身有残疾的孩子一个平等而完整的生活空间,并表示自己一定亲自参加,绝不会让孩子们在外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最后,春游如期举行,园里的孩子“一个都不少”! 

    如今,“婷婷”已经茁壮成长,“南京婷婷聋童家庭康复实验点”出现了,“南京婷婷聋童语训部”成立了,在这里,很多孩子从死寂的生活中热闹了起来。“把韩理的事业继续下去,把他对残疾人的爱一生一世地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呼唤,我想,这应该是缅怀韩理最好的方式吧。”虽然,自己手中的那面锦旗永远也送不出去了,但是小凌云的家长却将它作为了自己对韩峰永远的纪念。 

    爱得真挚,才会全力以赴;爱得入心,才会不畏艰难。当聋童们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韩峰像是听到了自己孩子的呼唤;当身有残疾的孩子们在春日下展露出最灿烂的笑容,韩峰像是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为了他们的明天,韩峰愿意鞠躬尽瘁,奉献一生!

  C  爱得坚持 

    ——“我做的网页不用他的头像” 

    原本普通自卑、行动不便的残障者,现在是雨花台区的“金凤凰”。卫文灿,南京梅山二中一名管理机房的教师,是被韩峰这位“伯乐”发现的“千里马”,用韩峰的话来讲,“卫文灿是被遗失在瓦砾中的金子”。 

    得知卫文灿有网页设计的技能,韩峰积极鼓励她报名参加2011年6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考虑到平时上课调课不便和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卫文灿也打过退堂鼓。了解到她的困难,韩峰除了不断地给小卫打气之外,还亲自到学校帮她跟领导协调,并帮她报名参加培训班,再多提高一些专业技能。 

    “在我要退缩的时候,我记得韩理事长跟我讲过一句话,让我坚定地向前迈步。他告诉我,参加这个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残疾人群体。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机会,残疾人也不例外。”正是韩峰的这一番话,让卫文灿坚定了参赛的信心,她要给残疾人群体做出一个表率,她要自己的行动大声地告诉别人:我们也可以自立自强。! 

    有了韩峰的支持和鼓励,卫文灿拥有了自己的梦想,更有了为梦想勇往直前的勇气。通过努力,她不负众望,取得了当年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网页设计组的全国第一,后又经韩峰的推荐,她飘洋过海代表中国队到韩国参加第八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网页设计项目特别奖。此后,卫文灿又在2012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3年荣获第十一届“南京好市民”荣誉称号。从普通得不起眼的弱势群体,到一位对国家对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残疾人明星”,是韩峰的鼓舞和关怀,让这个原本自卑害羞的女孩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如果请你为韩峰做一个纪念网页,你会怎么设计?”卫文灿望着窗外,沉默着,若有所思。“首页上我一定不会放他的头像,他一定不会在乎这些。我会放上残肢协会、雨花婷婷、康复医院等等这些照片。我想如果他在天之灵能看到,也一定会为他的事业还在继续,并且越做越好感到无比欣慰。” 

    “输血不如造血”,这是韩峰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想着,对待残疾人,不应只是为他们申办低保、发放补贴,保障他们日常基本生活,更应该为他们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扶持他们创新创业,展示才华。韩峰就是这么坚持,坚持地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着对残疾人的关爱—— 

    胡志平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平常种几亩苗木维持基本生活。韩峰知道后,多次上门调研,扶持胡志平扩大苗木种植,并争取各方面政策资金支持,2009年胡志平苗木基地挂牌成立,苗木种植面积达200亩,并带动15名残疾人创业就业。还有聋人蔡宝承,这位“编程天才”当年不仅以高分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如今的他已为世界IT巨头苹果公司开发了几款应用软件,其中一款已在德国上市,另外3款软件也将上市。南京百安居雨花店的智障员工芮强,在特奥运动会上勇夺跳远、400米跑以及4×400米接力跑三枚金牌;脑瘫足球运动员刘强,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获得金牌…… 

    在韩峰的鼓励下,在韩峰的坚持下,身有残障的他们都在自己的战场,坚强地站立了起来,昂首面对,笑看未来!正是这份对残疾人事业的坚持的爱,让韩峰在工作中勇往直前,无论是积极争取各方社会资源,还是不断改善残疾人福利;无论是亲力亲为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还是主动上门和残疾人促膝谈心,韩峰都不轻言放弃,执着追求。他深知,残疾人只是一片片残损受伤的枝叶,但始终是我们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已经充满了艰难和困苦;只有给他们坚持的爱,持久的爱,浓郁的爱,才会让他们不孤单,不寂寞,不放弃!

  D  爱得深情 

    ——一个敢担当爱创新的人 

    在残联岗位上的十年里,韩峰总是充满热情、兢兢业业,是大家口中公认的“好人”! 

    在同事们的记忆里,自从到残联来的第一天起,韩峰除了出差和参加会议,从不缺班。但在2008年,当时的副理事长荀连生却接到了韩峰“要处理点事情,过几天就来”的请假申请。直到现在大家才从韩峰的家属那里得知,那次韩峰之所以没来单位,是瞒着大家在医院抽骨髓化验治疗。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在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却从没有休过一天病假。 

    荀连生是区残联最早与韩峰共事的,他说韩峰是他的“好战友”,而且亲切、谦逊。“我建议”、“你看这样行不行?”……这是韩峰的习惯用语;走访慰问、争先创优,总是亲历亲为,身先士卒,这是韩峰的习惯动作。办公室主任马晓峰的记忆中,韩峰是位“好领导”,有荣誉总是“同志们上”,有困难总是“别急,有我呢”;那么多的同事,他们的生日却被细心的韩峰记住了。副理事长徐明桂的心目中,韩峰是一位“好老师”,工作很讲究方法,每项工作都抓的有声有色,使区残联一步一步走到全市的前列…… 

    “好人”这个词很普通,用在韩峰身上,却有着说不完的深刻含义,而“一个敢担当爱创新的人”,更是领导同事们对韩峰的一致定位。 

    雨花台区残联是2004年从区民政局划出单设的一个部门,服务对象又是社会弱势群体中最脆弱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韩峰早在民政局分管残联工作时就爱上了这份事业,前两年他还有一个到综合部门任职的机会,结果他却跟组织部门明确表态:要扎根残联,献身残联。于是,从2005年到离世的2014年,在韩峰的带领下,区残联的队伍不断扩大,在全市兄弟区县中的排名也从落后转变成进入第一方阵,年年被评为有功区,并先后荣获了“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江苏省白内障无障碍区”、“南京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南京市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先进集体”、“全市残联工作有功单位”、“全市残联‘创特色、树品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上任以来,在多方争取支持的同时,韩峰努力将对残疾人的“关爱”做的更深入、更细致,并在南京市打造了一套残疾人工作的“雨花模式”,努力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 

    这套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积极发挥各部门和社会的作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街道、社区为基础,残疾人家庭、邻里为依托的大残联格局,做到搭台唱戏、联台唱戏、借台唱戏、补台唱戏;其次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领域。成立了中华职校志愿者为龙头的助残联络站,各社区残协志愿者实名制,在助残活动中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并结合各有关部门的特点发挥各自作用,切实提高志愿者助残服务水平;再次则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让“关爱残疾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场所、设施、器材、技术和服务。 

    就是这套“雨花模式”,让雨花台区残联拥有了以“中华职校志愿者”为龙头的“助残联络站”,还有了一所“公办公营”的西善桥卫生院康复中心、一所“民办公助”的康复中心“婷婷聋童幼儿园”,以及一所“公办民营”、依托南京瑞海博康复医院技术力量及经营管理的“雨花台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并建成了具有江南庭院风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52张的区残疾人托养中心,目前已经通过了省市残联的检查验收。此外,雨花区残联在韩峰理事长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开发残疾人康复进家庭为重要途径的“家庭—社区康复站—街道康复室—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新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错位发展新模式,为全区4449名残疾人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100  %;新收训0—6岁残疾儿童17人;为205名精神病患者免费给药,超额完成了市残联下达的康复目标任务,残疾人及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达85%以上。2012年12月11日,中残联贾勇副理事长一行来雨花台区残疾人托养中心视察工作时,贾副理事长就对托养中心残疾人的生活、生产能力“双提升”,残有所养、残有所教、残有所学、残有所乐、残有所为的作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没有对残疾人事业的一片深情,就不会有这么多无私的付出;没有对残疾人那一片浓郁的爱,就不会有这么多创新和担当!简简单单的“雨花模式”四个字的背后,有的是韩峰无数次的沟通和协调;政府、街道、社区、残疾人家庭、邻里的“大联合”之下,有的是韩峰团队的无数次上门和入户。一个人去爱容易,让一群人献出爱则不易,韩峰一直在努力,也是最想看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都能有爱,都能团结,都能有更多的付出,只有这样,爱才会传播到每个残疾人的心中,壮大他们的自尊,丰满他们的希望! 

    他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做一个爱的传递者! 

    他用自己的生命,兑现了自己对事业的诺言!


引自2014.11.19《南京日报》撰稿    马晓峰  杨欣  黄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