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可以用消费积分兑换现金的短信千万别轻信

20.12.2016  11:40
  正值年终岁末,各种消费积分兑换又进入高峰期,95555、95533、95588、95599、10086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银行客服号码和通讯服务号码,一般接到这些号码拨打的电话或者短信,人们容易放松警惕,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瞅准了这个空子,利用群众对这些公众号的信任,以各种消费积分兑换为借口实施诈骗。 一、典型案例 1、11月11日,在南京上班的齐某收到一条95599发来的短信: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累计积分5880分即将到期,请立即登录www.aa-95599.com兑换294元现金,逾期清零。齐某以为是农行信息台发的短信,看到有积分兑现金的活动遂点击了上述链接,并填写了银行卡等信息,随后就收到了银行扣款的短信提醒,齐某立即拨打95599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告诉齐某,该笔金额为实际扣款,齐某这才发现被骗。 2、12月8日,王某在南京鼓楼区虎踞关家中,手机接收到一条来自建设银行95533发来的短信,称积分可以兑换现金968元。王某按短信内容要求登陆相关网址,在网页上面输入了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及密码验证码,随后发现银行卡被消费18994元。 3、12月12日,家住南京的胡某收到一个来自95533的短信,说有19360积分可以兑换968元,胡某遂按短信中的网址登陆并输入银行帐号,结果被盗刷17500元。 二、案件分析 1、作案对象:银行的客户和手机消费较高的群体。 2、作案人员:犯罪分子为不暴露身份,往往利用当地人员作为其“业务员”,远程指导设备使用,而另一部分人员则利用互联网随意购置、注册域名等途径设定钓鱼网站实施诈骗。 3、作案手段: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中国移动利用伪基站,以“积分换现金”的名义,提供假冒官方的钓鱼网页骗取受害人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以及密码等个人信息,后通过电商和支付平台发起购物申请,利用用户被要求安装的带有病毒的软件,通过手机病毒读取验证码内容,并发送至指定手机,完成支付,盗刷用户银行卡内现金。 4、作案特点:不法分子冒充银行、移动通讯,短信显示号为客服号码,骗取被害人信任,并且诈骗网址与真实的银行和移动通信的门户网址极其相似,利用细小的区别降低了受害者的防范心理,诱使客户登录短信中的诈骗网址并在网站内输入账号密码,极具迷惑性。 三、警方提醒 广大市民要注意仔细甄别真假客服网站,不要轻易更不要随意点击打开陌生的网址,如需填写个人信息的更要慎重,以免信息外泄,落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圈套之中。对于确实有积分兑换需求的,最好直接上官方网站、官方APP平台操作,或去营业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