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车软件“疯长”,监管莫做鸵鸟

12.08.2015  10:15
叫车软件“疯长”,监管莫做鸵鸟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营运是否非法、事故如何理赔、安全怎样保障——叫车软件“疯长”,监管莫做鸵鸟

  

  新华报业网讯 “早上出门前,先在手机APP上发布路线信息,求拼车,下班时照此办理,一个月赚了800块钱,反正顺路,补贴个油钱。”自从6月份滴滴顺风车在南京上线后,家住南京江浦公园北路凯莱花园的张昊当上了“顺风车司机”。但这两天他碰上一件烦心事,“周一在小区门口带了祖孙俩,在应天大街高架上一个急刹车,孩子的头撞到前排座位靠背上,最后赔了200块钱了事,想不出去哪个部门申诉。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深圳一名私家车主开顺风车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以“私家车参与专车、快车、顺风车都属于营运性质,不在理赔范围之内”拒绝赔付。保险公司表示,如果想获得相应的保险,必须提前到保险公司变更车辆用途,以营运车辆的身份参保。

  私家车进入专车、快车、顺风车领域,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在保险领域,主要争议就在于私家车进入营运环节。

  根据南京现行的交通法律法规,拼车并不存在问题,但只要一方向另一方收取费用,就牵扯到非法营运,是打击对象。南京市客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如果顺风车的拼车方式确定其收取定额费用为营利性,那么在南京就不合法。私家车不能从事营运,是监管部门的“底线”。国家和省交通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曾公开表示,鼓励约租车的发展,但必须依法依规来运行,不能把私家车作为专车和约租车。

  交通运输部表示,促进网络约车的指导意见正在制定中,年内出台。但与主管部门建章立制的“速度”相比,国内打车APP的发展则快得惊人。

  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滴滴快的专车日订单超过300万,覆盖80多个城市,占据中国专车市场80%的市场份额,出租车日订单也达300万,占据国内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市场份额。滴滴顺风车上线一个月,目前已覆盖全国超过148个城市,日高峰订单量为60万。整个平台日总订单最高峰值曾逼近1000万大关,创下全球出行领域目前的最高纪录,而以私家车“拼车”为主的滴滴顺风车车主已超过百万。

  从打车软件出现的那一天至今,关于专车、顺风车之类是否为非法营运的争论从未停止。在争议声中,滴滴业务量迅猛增长,已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力量,但事故理赔、乘客安全保障等很多现实问题却长期处于模糊地带。互联网创新需要鼓励,也需要考虑社会配套的跟进,还要充分考虑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政府不能做鸵鸟,企业也不能“闷着葫芦摇”。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认为,上下班途中拼车并分摊出行成本,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目前出现的顺风车和非法营利车辆难以辨别,政府可以通过平台的技术手段监控车主行为,比如一天带乘客几次、路线是否与上下班路线吻合等,还可以引入社会力量一起监管。

  来自千龙舆情最新的网络调查显示,68%的网友认为个人信息有泄露风险是目前打车软件存在的最大弊端,43%的网友表示“信息泄露风险会影响继续使用打车软件”,32.8%的网友表示会犹豫,普通消费者对于出行APP引发的安全问题比较担忧。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永标认为,顺风车因其经济性、环保性、便捷性,会在很大范围内普及,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会受到欢迎。一旦使用的人群数量大、范围广,就很可能涉及公共秩序问题。虽然拼车软件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拼车出行的安全性。比如行车安全怎么保障,乘车人和车主的个人安全如何保障。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对事故的责任如何判定,谁来承担责任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管是以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还是“战斗正酣”的打车软件,从最初人们心目中的“虚拟存在”,已快速升级,频繁参与公众现实生活,甚至和水、电、气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面对这种变化,政府部门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者越俎代庖,也不能不闻不问,“该出手时就出手”,承担起必要的监管、服务职责。

  本报记者 吕妍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