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在古城改造中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1.05.2017  20:38

      一是建档立制。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要求,建立地名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同时,结合地名普查以及近年来实施的古城改造工程,认真开展地名文化遗产普查与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信息资料,全面掌握地名文化遗产现状。目前,我县地名数据库中已拥有陆地水系名称183条,行政区域名称31条,群众自治组织名称289条,非行政区域名称35条,居民点名称3049个,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170条,建筑物名称95条。

      二是推进历史地名保护工作。通过资料收集、推荐表编撰、名录初选、部门审核、专家论证考察等核心环节,收录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地名。根据古城建设实际,适时复活部分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历史古地名。同时,对部分极具历史价值、文化厚重的古地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蕴涵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名进行保护利用和宣传推广。目前,该县已发布60个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计划再新增72个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是注重改造升级。挖掘整合地名文化资源,打造地名文化品牌,挖掘民间资源,开发富有特色的地名网站,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群众需要的地名文化产品。同时结合古城改造,着手编制中大街(鱼市口-南城根路)沿街、小南门街、宋泾河滨河整治规划,实施宋泾河景观建设工程,叶挺西路街景提升工程,启动军民街建筑立面整治和中大街、东大街楼宇亮化工程;吸纳民间资金,引导百姓参与古城建设与保护利用,力争用五年时间对古城环境全面整治提升,使之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亲水小城。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