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元素成为产业转型“创意底色”

22.10.2015  11:49

  近日,由苏州作协组织编纂、9位著名作家创作的《循古向新——苏州古城保护纪实》一书首发,以作家的视角全面展现了古城保护的苏州经验、苏州特色。“循古”即按照千年古城的定位和特点,保留好最原汁原味的苏州;“向新”则要求创新发展,永葆这座东方水城的生机与活力。

  循古向新,这正是苏州古城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苏州市姑苏区主要领导认为,古城的产业转型升级要依据古城的个性来设计,以保护倒逼产业转型,朝着“保护发展两相宜”的方向发展。

  拔掉“烟囱”

  拥抱文创商旅新产业

  不久前,位于苏州姑苏区劳动路66号的“和声5166影视互联网产业园”开园运营,摄影棚、录音棚、5D展示厅等专业化的影视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影视制作、动画、广告等40余文化创意企业入驻。

  老厂房改造而成的5166影视产业园,是古城产业转型的缩影。近年来,苏州对古城内行业企业进行再梳理,不利于古城保护的坚决淘汰转移,对新引进的产业,要严把准入门槛,绝对不能把古城仅仅当作促进经济增长的平台和筹码。2013年9月17日,随着最后一根“烟囱”的停用,苏州古城产业转型步入了快车道。

  如今,旅游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等成为了苏州古城重点发展的业态。从今年开始,苏州市政府还设立了5000万元古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用于全面提升古城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特色商业和传统产业发展、苏式居住等功能。

  “老瓶装新酒”

  古宅保护有新意

  位于平江历史街区卫道观前3号的礼耕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是苏州著名富商潘麟兆的宅子。而经过修缮后,这里成了远见商旅旗下的“初见书房”。游客可在此听苏州评弹、看书或与好友聊天,在苏式庭院、砖雕门楼下体验苏州慢生活。

  “如果只是作为景区开放,怕是也不能这么近距离地触摸每一扇花窗、这么真切地感受每一丝气息。”来自南通的邱女士无意间走进了这里,点上一杯咖啡,从书架上抽了一本《情调苏州》,坐在简约的明式木椅上,一看就是一个下午,直到天色渐暗仍不舍离去。

  这是苏州古建老宅探索民间资本保护与利用的典型案例之一。2500年的姑苏古城,遍地珠玑,据统计,苏州古城内属于全国、省、市文保单位的老宅有41处,属于控保建筑的老宅150处,还有很多老宅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和保护。通过商业运作实现故居古宅地更好保护与修缮,再通过与文化、旅游和艺术的融合,打造多元新载体,提升古城旅游的整体品质的同时,也为古城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丁宅成为文创产业推广平台、化身为旅德华人艺术家王小慧的“王小慧艺术馆”;潘祖荫故居变身高端精品酒店……随着苏州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以及古建老宅探索民间资本保护与利用探索,如今,多处古建老宅“老瓶换新酒”得以重生、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苏式世界范”

  “古城”元素引来世界青睐

  今年3月,“阿玛尼”在苏州拙政园举办其专属品牌香水“苏州·牡丹(Pivoine Suzhou)”的全球发布仪式。国际顶尖时尚品牌新品发布会为何选在苏州园林?这是因为Armani先生在拙政园里头闲逛时,闻到了牡丹花香,由此灵感迸发调制了该款香水。

  “听听昆曲、绣绣苏绣、弹弹古琴,选择苏州古城,这就是苏式生活最精致、原始的样子。”当代艺术家王小慧旅居德国20多年后,欣然接受邀请,在平江路上的丁宅建立了个人艺术中心。她把这里布置成了一个跨摄影、雕塑、新媒体艺术等多领域的艺术展示平台,打造成为苏州与世界交流的一个文化窗口。

  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古城格局、软糯温香的苏州方言、一杯碧螺春听一下午昆曲、还有精致的苏州园林……苏州当政者深知,苏州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和精致、惬意的苏式生活就是苏州古城最大的财富。在经济新常态下,苏州凭借这些保护得法的“最苏州”元素吸引来了世界的目光和偏爱。

  如今,不少时尚品牌的设计元素取材、新品发布都青睐与苏州园林结缘,苏州古城因势利导,推广城市会奖旅游,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将更多高规格和高品质的会议、活动安排在苏州举办,带动了交通、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叠加发展。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