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办实事 变“输血”为“造血” 泰州农行探索扶贫富民新路径

29.02.2016  13:15

  中国江苏网2月29日讯  “现在进村的路比以前好走多了吧。”刚一见面,泰兴市分界镇开绿村党支部书记周玉春便唠起了家常,“农行用足惠农政策、用活惠民贷款,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如今,我们村40余户贫困户都已成功‘摘帽’,全部脱贫。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泰州农行的对口帮扶啊!

  “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必须出实招,办实事,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精准扶贫方式。”泰州农行行长汪洋介绍。近年来,该行紧握国家、省、市扶贫攻坚工作的主动脉,主动践行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以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服务“三农”为抓手,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深入实施金融扶贫和精准扶贫,成为“造血”扶贫的“行动派”。2015年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70亿元,投建“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2169个,实现对全市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动百姓增收致富梦

  “泰州农行的同志找到我,说推出了‘金农贷’,就是专门支持我们这些种养殖户的,可让我高兴呢。”位于泰兴市桑木村的中牧家庭农场产业园,主要经营蔬菜种植、山羊养殖,想要扩大规模的场主赵兴中却为筹措资金犯了难。听了农行工作人员的耐心推介后,他随即与农行签订了贷款意向合同,如愿获得了200万元的农场改造资金,将农场发展成山羊繁育、反季节蔬菜以及产品深加工的农牧循环示范基地和苏中地区最大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区。

  “不仅快,利率低,还让我不用到处找人担保就贷到了款。”赵兴中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而他口中的“金农贷”,是2014年农行江苏分行创新推出的一款产品(“财政风险补偿基金担保贷款”,简称“金农贷”),得益于省农行与省财政厅、省农委的三方合作,这两年,泰州农行以“农行+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辖内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用于其从事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

  “除了‘金农贷’,省农行还与江苏苏欣农机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购置农机贷款合作协议,也恰好满足了泰州地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请农机贷款的需求。”该行三农金融部袁洲总经理深有感触。

  农场主钱军从2014年开始,承包了当地东联、张桥村两个村的2769亩流转土地,成立了合作社,种植小麦和水稻。去年开春后,合作社盘算着添置烘干机,由于初期已经投入200多万,周转资金出现了不足。了解情况后,泰州农行及时与农机公司联系,先后两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客户信息,全面掌握经营状况。去年5月份,合作社购置10台烘干机所需的贷款40万元顺利到账,烘干机在麦收前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据统计,2015年泰州农行共发放“金农贷”154户,贷款余额5495万元;发放农机购置贷款49户,贷款余额897万元。

  “”起金融服务“连心桥

  “在家门口就能自己办卡,还能办理转账、理财,农行的服务真是太方便了。”许多在农行金融便利店办理业务的农民纷纷叫好。

  据介绍,“金融便利店”设置自助服务区、咨询受理区和营销展示区,配置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终端、超级柜台、理财POS等设备,为农民提供现金存取款及查询、缴费、转账、汇款、借记卡开卡、业务签约、基金理财产品购买赎回等各类非现金业务。同时,“金融便利店”还普及理财、保险、贷款、反假币、防诈骗等金融知识,定期举办宣传、宣讲、营销活动,致力为农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在农村设立金融便利店,有效延伸农行服务‘三农’渠道,解决农行乡村网点不足导致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泰兴农行行长王炜介绍,该行已在新街镇、元竹镇增设了两个金融便利店,另有分界镇、珊瑚镇两个金融便利店正在建设阶段,近期将建成投产,到时将实现所有乡镇农行业务全覆盖。

  韩庄村是泰兴黄桥镇辖内的一个行政村,远离黄桥集镇中心,周边没有金融机构,村民办理金融业务极不方便。为有效满足村民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泰州农行通过全面摸底排查,选取村头的阳光超市建起“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配备了点钞机、残破币兑换仪、转账电话等电子金融机具,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方便快捷地办理消费、小额取现、卡卡转账、账户余额查询、手机缴费等金融业务,真正把惠农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截至目前,泰州农行已通过“农行+超市”、“农行+药店”等模式,在全市97个乡镇设置“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2169个,实现了1874个行政村全覆盖。 许华 丁玲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