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套变压器到配套高铁 台湾夫妻南京创业跑出“加速度”
彭冠杰、简文青在厂区内走过。 朱晓颖 摄
中新网南京7月2日电 (记者 朱晓颖)伴随机器有节奏的冲压声,大小和形状各异的金属片从流水线上一串串滑动下来,它们将被应用在高铁列车上。生产制造这些金属片的,是一对在南京打拼十多年的台湾“夫妻档”。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进南京永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聆听这对夫妻的创业故事。
“其实我是‘创二代’。我的父亲是打地基的人,我是在他的肩膀上坚守和创新。”简文青说。
上世纪90年代,简文青的父亲和朋友到南京投资建厂,生产加工矽钢片,为变压器、整流器、电抗器做产业配套。由于事业发展等因素,其他股东陆续转出股份,简文青的父亲成了工厂的大股东和主要负责人。
车间内景。 张传明 摄
毕业后,简文青来到大陆,在广东、福建短暂跑过模具制造业务。父亲一直希望她将来能继承公司,她后来在2000年第一次来到南京。
“刚到南京公司,就想回台湾,心里感觉有一万个不适应。”简文青坦言,继承这件事,在有些人看来是不用自身努力就能得来的好事,但她却无法心甘情愿。
而简文青的父亲坚定地看好大陆的发展前景,公司主要的大客户也都搬到了大陆开拓市场。
“人家就可以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那段时间,父亲向女儿发起了软磨硬泡的攻势。终于,简文青在一番家庭“拉锯战”后败阵:毕竟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事业也要有人继承,于是她应承下来。
回台湾休完产假后,2003年,她和丈夫彭冠杰回到南京,正式接手公司的各项事务。为了能更加安心地发展事业,2004年,他们把两个襁褓中的孩子从台湾接到南京照料。
此时,公司的运营因父辈的积累开展得顺风顺水,但彭冠杰隐隐有了危机感:“科技发展这么快,变压器毕竟是个细分行业,未来更长远的路要怎么走?”
带着这样的疑惑,夫妻俩开始商量如何转型升级。他们把目光锁定在高铁这个领域。
2003年,正是大陆轨道交通建设、技术、运营里程飞速发展的时候。高铁,成为代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张“名片”。
“我们就想,可不可以走高精专路线,让我们的矽钢片技术也运用在高铁上?”通过与中国中车合作,历经两三年苛刻的技术攻关和磨合,南京永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中车的合作伙伴,为高铁车厢之间的磁性连接器做产业配套。
“搭上了高铁这班快车,我们的业务也突飞猛进:不仅订单成倍增长,我们的产品也跟随高铁开进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在业界打出了知名度。”简文青笑着说。
简文青感叹,在南京发展的这十多年来,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关心。这也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企业的一批海外订单有交付期限,复工复产又面临困难。“在企业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栖霞区台办和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驻厂办公,现场办理各类材料文件。在他们的帮助下,工厂很快就复工复产了,如期交出了订单,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她回忆。
得知武汉口罩紧缺,简文青和丈夫还四处筹措了防疫物资,通过相关机构驰援防疫物资。
夫妻俩也把这些年来在大陆发展取得的收获,通过做公益的方式回馈给社会。
2013年,夫妻俩在西藏旅游时,看到当地一个儿童福利院发出的信息,希望募集物资。经过了解,夫妻俩决定创立基金会,资助西藏的贫困儿童。2019年,他们所创立的基金会并入了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多年来,夫妻俩累计募集资金370万元人民币,一对一帮扶救助困难学童107位。
经历过这些,简文青感觉到,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已经深深融入大陆、融入南京,更增强了在这里发展的信心。“公司目前还是中小企业,希望伴随高铁业务的增长,公司营业额能很快破亿元。我们也希望帮助更多台湾年轻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