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中,《如姬》“试错”创新

24.10.2014  11:58

  孟广禄、李亦洁联手“窃符救赵

如姬》剧照。资料图片

如姬》剧照。资料图片

  27日、28日,由京剧名家孟广禄与李亦洁联袂出演的新编历史京剧《如姬》将在南京紫金大戏院连演两场。这部戏取材于战国典故“窃符救赵”,塑造了如姬这个深明大义、知恩图报的女性角色。昨天,该剧监制严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一部新戏,《如姬》在唱腔音乐、舞美灯光等方面都做了不小的创新。他说,“京剧要传承,必须要创新。200多年来,京剧一直在向前发展,今天同样需要如此。

  近年来,包括京剧在内的传统艺术都在创新,有多元素的嫁接、有自身的改良。创新之路,不乏质疑者。有人认为“不像京剧了,这是在糟蹋传统艺术。”对此,严阵倒有自己的看法,“创新,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们的态度是小心翼翼地大胆尝试,不行再回来,大不了重头再来,死守着不变是不行的。

  《如姬》由省文化厅与淮安市政府联合出品,淮安市长荣京剧院与省演艺集团李亦洁京剧工作室联手出演。作为我省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剧目”,《如姬》的创作机制可谓一次创新。主创团队集结了全国京剧界精英,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主任胡佐是该剧的舞美设计,他从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出发,在舞台上建构了一个古朴而庄重的活动装置。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周正平素有“灯光诗人”之称,剧中,他在沿袭“诗化”风格的同时,还通过“光景”的交融互渗,形成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图景,推动了戏剧气氛的塑造。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裴福林执导,上海京剧院赵微娜担任编剧,国家一级作曲谢振强负责唱腔及音乐设计,都是各自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

  音乐方面,《如姬》的创新更是大胆。传统京剧,伴奏多以胡琴、锣鼓等“老三样”为主,人数不过10人。但《如姬》的乐队却有40多人,更融入了交响乐、民乐等多种元素。“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有机的融合。”严阵介绍说,“交响乐的部分去掉了铜管乐,加大了弦乐的份量。民乐方面,则尽量加入有个性的乐器,对传统唱腔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辅助。高频、中频、低频都有了,音乐也就变得更丰富了。舞美、音乐和灯光并不是配角,要能和台上主角形成对话,给观众以新的视听享受。

  在宁演出结束后,《如姬》将进入新一轮的修改,并参加下月的中国京剧节。变与不变的探索中,《如姬》的创新等待着观众与市场的检验。本报记者董晨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