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4年风雨无阻 为瘫痪老邻居“取药”

03.05.2016  16:02

  中国江苏网5月3日讯  4月20日,家住苏州市工业园区朗科社区的65岁的冯寅冯大叔和通常一样开始了普通的一天,7点起床,7点半准时出门买菜,然后回家张罗一家的中午饭。下午1点多,冯大叔揣着一本病历本和老伴儿打个招呼就出门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程,冯寅在湖西的东港站下车,走进了娄葑卫生站,不多时就拎了一袋药出来,然后又坐公交,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原路返回。

  来回三小时的车程,只为拿一袋药。每个月,冯寅都会坚持重复这样平凡的一天,从2012年起至今他已经坚持了整整4个年头。一位66岁的老人风雨无阻坚持取药4年,这袋药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呢?又是为谁而取呢?

   结下缘分“老苏州”遇到“老苏州

  2009年冯寅一家搬迁到园区湖东的朗科社区,2011年春,冯寅在小区的健身步道散步,突然不远处一位坐轮椅的阿姨吸引了冯寅的视线,他莫名觉得这位阿姨甚是眼熟,于是大胆上前搭讪:在攀谈过程当中,冯寅意外地发现,眼前的这位阿姨在搬到朗科社区之前也是住在冯寅老家附近。在新社区遇到原来的老乡邻让两位老人顿时有一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亲切感。冯寅当即邀请老邻居到家中做客。

  在攀谈过程中,冯寅了解到这位阿姨名字叫黄淑琴,69岁,2年前在家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从此黄阿姨的生活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生活和轮椅形影不离。

  为了能让黄阿姨更好地进行康复治疗,黄阿姨的女儿自2011年起便搬来了朗科社区,这便促成了“老邻居”之间的美好缘分。但是搬来园区之后,有一件事情又成了黄阿姨的“心病”。

  自从瘫痪之后,黄阿姨每天都要服用种类繁多的药物,这些药物又需要每个月去“娄葑卫生站”定期购买。但是奈何黄阿姨膝下就唯有一女,老伴儿又早早过世了,黄阿姨身体不便,不能定期去取药,如果女儿没空或者出差,阿姨吃的药物极有可能就接不上趟。

  热心的冯寅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当即决定以后定期帮黄阿姨去“娄葑卫生站”取药。但是连黄阿姨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邻居”的一时热心竟然整整坚持了4年!

   热心肠一辈子大家眼中的“老好人

  1950年出生的冯寅,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是众人眼中的“老好人”。1965年,在平江工学半工半读的冯寅几乎成了全校的名人,大家都说“有困难找冯寅”。15岁的青少年正值贪玩爱闹的年纪,但是冯寅却意外的懂事乖巧,当别的孩子掏鸟窝,打水仗的时候,他却帮着崴脚的同学上下学,帮邻居照顾小孩。

  1968年的时候,冯寅作为知青被下放到苏北插队,在一个农场里担任卫生员,俗称“赤脚医生”。即使离开了家乡,来到外地,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冯寅却依然不忘助人为乐。1973年某个冬天的深夜,正在熟睡的冯寅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敲门的是农场里一位农妇,她说她的丈夫从傍晚开始就一直肚子疼。冯寅听说之后,二话不说跟着农妇来到她的家中。冯寅在简单检查了病人的状况,初步确定是阑尾炎之后,不顾天寒地冻,帮助农妇安排马车,并一路把病人护送到团部医院。医生说病人已经化脓了,如果再晚一步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回忆以前的过往,冯寅总是说,”之一字之所以是“两“”,是因为注定要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才能成“”,成为一个真正的“”。

  冯寅的热心肠,也促成了他自己的姻缘。他与老伴儿林洁相识于苏北农场,当时被他的古道热肠吸引。林洁说,她觉得这么乐于助人的人,本性一定是善良的。

  如今两夫妻已经相偕走过了将近40年,在这40年里,林洁早已习惯冯寅的善良和爱心。有时也曾质疑他的助人为乐是否过于无私了,林洁记得去年夏天,刮着大台风,他还坚持为黄阿姨去卫生站取药,家里人都劝他别去了,耽搁一天也没什么,但是他还是坚持去了。

  一年12次,四年近50次的奔波,近150小时的车程,帮忙给邻居阿姨取药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难能可贵的是四年如一日,应了那句话:凡人善举,贵在坚持。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