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发现“错版明城砖”上面字竟然“印反”了

22.11.2016  09:04

        大部分城砖上都有铭文,是有着650年历史的南京城墙的一大特点。“老南京”版也多次报道过专家和文物爱好者在城墙上发现的有趣城砖铭文。最近,读者戴荣森先生和记者联系,称他在城墙上发现了一块“反刻印字”的城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做了一番探究。

        城砖铭文竟然反着印

        明代初年,朱元璋为明帝国的首都——南京建造举世无双的城墙,他下令江南、湖广地区为南京城墙烧制城砖,按照要求,城砖烧制过程中,其产地(府、州、县)、督造官吏、烧砖民工的名字信息都被作为铭文,印在城砖上,以便将来出现质量问题时追查有据。

        “南京城砖铭文的演变,经历了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城墙专家介绍,明城砖的铭文格式分为多种,有文字比较多的,也有文字比较少的;有铭文集中在城砖两侧的,也有铭文集中在一侧的;有砖文是纯文字的,也有砖文为符号、标记的……前段时间,文物爱好者王林甚至发现过一块城砖表面不但有铭文,还有小猫小狗的脚印!

        戴荣森所说的城砖也非常奇怪,乍一看,这块城砖最大的特点是文字较少,只有寥寥六七个字。再仔细看,记者也吃了一惊:这六七个字竟然都是反着印的!

        仔细辨认,戴荣森认出是“”、“”、“”、“”、“”等字。“这应该是当时江西崇仁县为南京烧造的城砖,‘壬’ 是一个干支纪年,这种铭文并不少见,奇怪的是,这些字为什么要反着印呢?会不会有特殊的寓意?”戴荣森发出这样的疑问。

        墓砖上“反字”多城砖上少

        “崇仁县”是现在还在使用的地名,是江西省抚州市下辖的县。专家告诉记者,明代初年,这个崇仁县为南京烧制的城砖数量可观,由明城垣史博物馆编纂的《南京城墙砖文》一书中,收录了“抚州府崇仁县”出产的不同铭文的城砖,共计有十种。这些城砖大部分铭文复杂,最简单的是八个字:“崇仁县提调官奚仁”。

        无一例外的,这些城砖的字都是正着印的,和其他的城砖并没有不同。

        南京城墙管理保护中心的研究者告诉记者,砖头上的字反着印,在古代墓砖上相对多见一些,城砖上却非常少见。举个例子来说,雨花台区西善桥曾经发现过两座西晋墓,其墓砖上的字就是反着印的隶体“吉于泰和四年八月”、“妻张字永男”。

        这是一块“错版砖

        “反字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要解开成因,需要研究一下城砖烧制的过程。”专家介绍,南京城砖铭文制作的技法主要有模印、刻画、书写三种,“反写崇仁县”铭文砖是典型的模印砖。城砖制作过程中,有专门的模具,模具上有反写的铭文,这样能保证制作出来的砖坯上的文字为正写。这块“崇仁县”铭文砖的字印反了,恰恰证明模具上的字是正着印的,导致砖上的字从右到左地印反了。

        “就像邮票里有‘错票’一样,这块城砖是一块错版砖,我们对城砖的研究中发现过一些这样的‘错版砖’,数量并不多!”专家介绍。

        不过,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朱元璋建造明城墙,对工程质量抓得很严,检验城砖时,要有两名军人各拿一块城砖对敲,敲不坏才算质量合格。这种“反字城砖”明显属于“不合格品”,怎么会出现在城墙上呢?

        专家推测,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块城砖烧制年代较早,当时还没有形成那么严格的城砖验收制度,使得这块砖头“蒙混过关”,被运送到南京,用在了南京城墙的建造上。

        相关新闻 南朝石刻上也有“反字

        把字反过来写,不仅存在城墙砖上,在南京另一张文化名片——南朝石刻上也同样有。

        在栖霞十月村,有一处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其中的神道石柱,堪称我国现存南朝石柱中最完整的一根。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根石柱有一方石额,上面的字很怪,竟然是从右向左反着写的。

        萧景墓石柱就坐落在一片农田中。石柱由柱头、柱身和柱座三部分组成。

        南朝陵墓石柱柱额上,一般刻有朝代、墓主官衔、谥号之类的文字信息。萧景墓石柱上刻的是“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23个字。有趣的是,这23个字都是反着刻的,犹如被“镜像”了一般。

        研究者介绍,萧景墓石柱上这种“反字”,也被称为“反左书”,也就是把字左右反过来写。

        南朝梁代的书法家庾元威在《论书》中说,“反左书”是梁大同年间东宫学士孔敬通所创立的,当时很多人不认识,将其视为“书法时尚”,学习反左书的人很多,赞美其为“众中清闲法”。

        由于盛行一时,成为贵族们追逐的时尚,因此出现在南朝梁代王侯陵墓的神道石柱上。(于峰)

来源:  金陵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