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引领新常态 蓄力新发展——江苏省建筑业 供给侧改革经验探析

30.12.2016  16:34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业步入转型调整期,行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局面出现分化,建筑业进入“寒冬期”的声音此起彼伏。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造力,不仅使当地建筑业在转型“寒冬期”保持了稳步增长,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江苏省无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秉承“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日前,《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组织调研组深入江苏南京、南通、海门等地,听取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和典型企业改革经验,以期为各地区、企业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抓住改革要点 释放发展活力

江苏省是建筑大省。“十二五”期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在15%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保持在6%左右。2015年,江苏建筑业产值达2.81万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已达1.87万亿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实际上,自2006年以来,江苏建筑业发展主要指标便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其改革转型举措更是各地的“风向标”。然而,从实际状况来看,各地的“效仿”带来的效果却参差不齐,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抓住改革的本质。调研期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顾小平介绍说,江苏建筑业的改革转型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扶持力度大。顾小平介绍说,江苏省一直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打造。自2000年开始,江苏省政府每5年召开一次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回顾总结建筑业发展情况,研判形势,确定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为江苏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江苏省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入手,扶持建筑业快速发展。仅在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方面,2016年,江苏省便投入2亿元,为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和项目提供保障,并建立了完整的考核监督体系,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目标明确,宏观指导性强。2000年,江苏省政府领导在建筑业工作会议上提出用3个“五年规划”,将江苏从“建筑大省”建成“建筑强省”。2015年,江苏省构建“建筑强省”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出炉,受到了各方的肯定,江苏省“建筑强省”目标初步实现。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建筑业绿色、节能发展要求,未来,江苏省拟再用3个“五年规划”,在绿色、节能、信息化、装配化和智能建筑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全面实现建筑强省”目标。为此,江苏省制定了《江苏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江苏建造2025行动规划纲要》等专项规划,加强对行业改革转型的宏观指导。

突出重点,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一方面,引导建筑业向基础设施领域转型。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建筑业企业向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领域进军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推动行业承包方式的升级。顾小平强调,传统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能力较强,但在融资、策划、设计和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江苏省鼓励、支持企业转变思路,通过企业股份制改革、项目股份制改革等形式,释放发展活力,以工程总承包、PPP等模式承接工程,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企业。

三位一体”,建筑产业现代化蓬勃发展。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能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其实施以绿色建筑为发展方向、以住宅产业现代化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的“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立足于“三位一体”要求,将标准化构件、多样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以及绿色技术应用、智慧家居应用等同步融入到建筑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建造方式和建筑产品既是节能环保的,又是绿色智慧的,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创新引领,稳步开拓海外市场。江苏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创新“走出去”方式,在全国率先以政府组织召开“推介会”形式,助力省内优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16年9月,成功在俄罗斯举办建设领域合作推进会;10月,在澳门成功召开“江苏-葡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高层圆桌会议”,为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条件。2016年前三季度,江苏建筑业境外市场营业额已达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深化改革,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随着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的启用,江苏省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所有市场主体信用管理的全覆盖和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的全覆盖,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招投标和工程监理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打造良好环境 激发企业创造力

调研组认为,江苏省服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务实、有效,值得其他省市借鉴,而同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方面的“不言之教”,更值得全行业深思。

扶持政策有延续性。业内人士都知道,江苏省一直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无论是在政府换届期间还是经济发展重心调整之时,都没有出现因噎废食的现象。有恒定的产业政策,才有企业发展的“恒心”,这是江苏建筑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回顾江苏建筑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江苏建筑企业是最早走出省内、向上海等沿海市场进军的一批企业,也是最早走向海外,跟随央企、国企“借船出海”的一批企业,其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江苏建筑企业也因此获得了“建筑铁军”的称号。江苏“建筑铁军”对建筑业繁荣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更来自于对自身百折不挠开拓精神的信心。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建筑业已进入“寒冬”,并采取守势,一边收缩战线,一边等待行业回暖。在调研中,江苏省建筑业企业却认为,当前,建筑施工业务萎缩明显,以施工为主业的企业肯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企业应当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工程总承包、PPP业务转型。只有奉行和多数企业不一样的策略,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把握趋势,积极拥抱改革。与多数企业对改革转型有抵触心理不同的是,江苏建筑企业更愿意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帮助下,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南通三建、中南建筑、江苏省建和南京大地建设等一大批企业都通过改革创新,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积蓄了新的动力。

从根本上说,建筑业快速发展,必然建立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企业的同心协力、共同推进之上。在调研组看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和基础设施市场的不断成熟,建筑业再次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已经确立。接下来,《中国建设报·建筑半月谈》也将跟随调研组的脚步,深入报道更贴近行业企业发展实际、更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改革举措,为行业企业的进一步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本报记者 宋健 黄梅

2016年12月27日《中国建设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