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发展 圆梦 为建设新江苏汇聚巾帼力量

28.02.2015  16:57
平等 发展 圆梦 为建设新江苏汇聚巾帼力量 - 妇女联合会
平等 发展 圆梦 为建设新江苏汇聚巾帼力量 - 妇女联合会
平等 发展 圆梦 为建设新江苏汇聚巾帼力量 - 妇女联合会
平等 发展 圆梦 为建设新江苏汇聚巾帼力量 - 妇女联合会
来源: xh.xhby.net

  编者按今年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20周年。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断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妇女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受教育程度明显改善,妇女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夯实基础、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最大限度地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群众,通过制度建设、观念变革、行动推进来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入传播与有效落实,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先行区、妇女权益保障的示范区、妇联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区,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我们相信,聚焦热点,必将引发社会公众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问题的关注,进一步促进妇女的进步和发展,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凝聚强大巾帼力量。

   为妇女儿童打造快乐的“

  江苏省妇联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妇女儿童之家项目,明确利用五年时间,在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多功能、全覆盖、规范化、有活力的妇女儿童之家,在妇女儿童之家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困难妇女儿童关爱等服务,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至今,江苏共建成省、市、县三级示范妇女儿童之家12628个、标准妇女儿童之家901个。

  按照“每个村不少于40平方米、每个社区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妇女儿童之家,配备电脑(电视)、电话、桌椅、书架、  500册以上妇女儿童书籍等必要的工作、活动设施;建立制度规范;创建妇女骨干、妇女儿童工作志愿者及妇女文体活动三支队伍”的标准,省妇联与基层妇联共同打造一村一社区一企业3种示范型妇女儿童之家,从项目建设模式、阵地设置配备、运作管理方式、服务活动内容、队伍培育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同时,推动将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列入政府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和政府实事项目,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共同打造妇女儿童之家。各地妇联大力培育各种妇女团队和社会组织,组织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妈妈”、巾帼志愿者队伍等,进入妇女儿童之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巾帼志愿者团队和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到妇女儿童之家担任“家长”,面向城乡社区的妇女儿童和家庭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点评】在全国率先启动,在全省遍地开花。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姐妹们的“加油站”,她们在这里增能强技、寻求庇护、奉献社会;这里是孩子们的“成长屋”,他们在游戏中享受素质教育,健康成长。全省2万多个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妇联凝聚服务基层妇女儿童的前沿阵地和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

   多措并举,托起女性创业就业梦想

  2014年,省妇联以促进妇女创业就业为主线,针对不同的女性群体,开展巾帼牵手SYB导师行动、科技创新成才行动、创业就业增收行动,为全省妇女创业就业、参与经济社会各项建设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为加快社会经济转型、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巾帼牵手SYB导师行动,面向女大学生提供能力培训、政策咨询、实践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助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平等就业。科技创新成才行动,  通过开办讲座、送出培训以及组织科企对接、银企对接等方式,助女企业家增强素质、开拓视野、转型发展。创业就业增收行动,通过发展巾帼来料加工业、创建巾帼家政服务等各类示范基地、加大资金扶持、推进巾帼手工产业发展等,帮助失业失地、留守流动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加强与人社、财政、人民银行、金融办等部门的联系,推进妇女小贷政策,努力争取政策突破,探索实施多元化担保模式,不断建设完善授信体系,为创业女性送去“救命钱”、“及时雨”。全年全省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近8亿元,贴息约8000万元,帮助1万余名妇女创业发展、带动10万多名妇女实现就业。

  【点评】女性经济独立,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保障。一份合适的工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托起了女性的尊严,更撑起了“半边天”。

 

引领十万妇女发展现代农业

   十万妇女投身现代农业发展大潮

  近几年,盐城市妇联开展“十万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活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就近就地实现就业,投身创业。三年参建、共建高效设施农业种养面积达13.7万亩,建立各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8个,发展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2个,13.2万名妇女参与各类现代农业项目生产经营,带动  25.8万名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农民户均增收近万元。

  突破妇女主动性问题,打破发展现代农业思想禁锢。利用媒体宣传创业典型,组建巾帼创业事迹报告团进高校、进园区、进社区、进农村,以典型示范打破妇女“不想为”问题。与有关部门制定下发文件,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农业常识,打破妇女“不敢为”问题。加强培训指导,打破妇女“不能为”问题。

  突破集聚要素问题,培育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厚实土壤。在技术要素方面,组建由种养大户、女经纪人、女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的导师团,对妇女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疑难杂症进行“会诊”。在资金要素方面,充分发挥妇女小贷政策的撬动作用,积极开辟融资新渠道。在土地要素方面,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优先供应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妇女,鼓励妇女利用家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一户一棚”,引领沿海五县妇女利用滩涂资源,大力发展盐土农业。

  强化政策扶持,构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长效机制。市妇联启动新一轮巾帼创业工程,从政策上推动公共资源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倾斜,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为妇女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建立以考评促落实的监督机制,确保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妇女在创业中得实惠。

  近年来,江苏省妇联积极引导创业妇女发展巾帼农家乐、新型合作组织、现代农庄等新型农业项目,推动创建现代农业、来料加工、三八绿色基地等国家级巾帼示范农业基地12个,省级基地130个,以点带面,引领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点评】从女性创业中面临的观念、能力等约束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工作,让女性创业有动力、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抓住了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让农村女性步入创业大门,一定能带动农村家庭的增收致富。

 

全省千名妇联干部进千家寻找“江苏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传递正能量

  群众参与共同寻找身边“最美”。全省各地全面行动,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妇联组织密切合作,走访慰问各类“最美家庭”1200多户。在此过程中,全省2万多个妇女儿童之家负责人走出家门摆摊设点,妇女儿童之家晒出家庭照片74000多幅,举办家风家训评议会13000多次,举办故事会10000多次,推荐“最美家庭”13000多户,群众参与度之高前所未有。经过层层评选级级推荐,最终选出20户“江苏最美家庭”,其中4户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9  户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

  放大效应感悟“最美”精神。在全省启动千场“最美家庭”事迹巡讲会“三进”行动,引导广大家庭学习、感悟这些“最美”故事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省妇联带领各级妇联以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展示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活动,让群众看得见榜样、记得住名字、学得到文明,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积极探索助推“最美”远航。与省委宣传部联手,将“最美家庭”典型事迹宣传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美人物”系列宣传,建立统一发布、统一参与、统一督导的部门联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最美家庭”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如今,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品牌已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广大群众在发现“最美”、分享“最美”、感悟“最美”、追求“最美”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动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点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契合了广大家庭追求幸福和谐的愿景,激发了广大妇女爱家爱国的情怀,使“最美家庭”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广泛传递。

   引导和谐婚姻,为幸福家庭打造金钥匙

  2014年,南通市作为省妇联“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工作的唯一项目实践区、“中国幸福婚姻家庭系列项目”的唯一试点市,市妇联以“平安、和睦、幸福”为家庭建设总目标,以婚姻家庭发展周期为着眼点,拓展工作内涵,推动部门联动,建立以“三个阶段、五方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白头偕老”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机制,有效引领婚姻家庭新理念,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南通市委政法委牵头,妇联、法院、民政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妇联、法院、民政系统的主体责任,高校学术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义务,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婚姻缔结时、婚姻存续期、婚姻解体时(少数)三个阶段的引导工作重点,建立日常宣传、多方调处、常态劝导、联动推进等四项工作制度,形成  “党委牵头、三元主体、五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市妇联紧扣引导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婚姻存续期”,充分发挥家庭领域的工作优势,实行项目运作,推出设计制作宣传产品,开设婚姻家庭系列学堂、培树和美家庭典型、构建六级婚姻家庭调解网络、推进平安家庭创建等五项具体举措,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家庭和妇女的参与积极性,在全员参与中共建平安幸福家庭。

  引导机制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形成了浓烈的文明婚姻引导氛围,公众的婚姻心态、家庭观念等悄然发生变化,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点评】  “和谐婚姻·幸福家庭”引导机制,延伸了家庭建设的参与领域,丰富了平安家庭建设的平台载体,顺应了新时期婚姻家庭的规律特点,策应了广大家庭的实际需求,填补了公民婚姻家庭教育的社会引导空缺。

   “她动力”充分释放“她力量

  为建设高素质女性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各类女性人才资源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广大妇女和家庭的能力素质和文明礼仪,徐州从全市妇联工作实际需要和各类妇女的能力基础、现状和需要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女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

  把握培训导向,突出女性人才教育培训课题的探索性和实践性,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妇女发展意愿为导向,以加强女性人才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徐州市北大汉源女子学堂为载体,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培养,实施按类别培训,全面提升女性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能力本位,突出女性人才教育培训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教育培养与事业发展、个人自身发展紧密结合,定点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层次、分领域、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

  “她动力”女性成长成才支持项目实施以来,各级妇联干部提升了学历档次,更新知识范畴,较好地激活了各级妇联干部的工作思路,为提升广大妇女素质能力、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点评】女性带给世界什么?毋庸置疑,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妇女的进步和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女性从社会、历史与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她智慧”和“她力量”,世界会拥有更多美丽的印记。

 

她动力”助力女性成才成长

   土地确权,让好政策惠及农村妇女

  长期以来受土地制度、历史传统等影响制约,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一直是妇女维权的重大难题。农村妇女随着婚姻的缔结、变故而发生迁移,使得农村女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处于变动和不确定状态。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下,农村女性结婚之后有可能在娘家和婆家都分不到承包地,尤其当婚姻解体,离婚丧偶妇女的土地权利需要个人化时,由于土地承包权利无法分割,更无法对土地承包权利进行评估作价,从而导致法律赋予农村女性的土地财产权益得不到保障。

  抓住国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机遇,省农委与省妇联联合成立专家调研组,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联合出台相关《意见》,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力争维护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意见》明确将妇联组织纳入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将性别视角纳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确处理好“村规民约”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积极开展侵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调处工作,确保农村妇女的姓名和相关信息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均有明确并且一致的记载,切实做到“登有其名,名下有权”,及时纠正村规民约中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男女分配不平等、歧视妇女的问题,如落实好离异、丧偶等特殊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避免因妇女出嫁、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

  【点评】农村土地承包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土地承包经营权没有明晰到成员个人,大多以男性为户主,女性作为共有权人的身份极容易被忽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农村妇女有关的土地权益纠纷逐年攀升。江苏将性别平等理念纳入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这一突破性做法,推动维护妇女土地权益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告诫制度让家暴止于门外

  2013年7月22日18时许,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铁心桥派出所接到一起儿子打母亲的警情。经了解,报警人Z因房产问题与儿子M发生争吵,先相互拉扯推搡,后逐步升级,直至转化为家庭暴力,最终造成母亲Z手指骨折,肋骨、腿脚等多处受伤。根据规定,该所向M发放了法律告诫书。为有效化解矛盾,该所又牵头召开了一场“特殊”的调解会,当地法庭邀请了街道司法所、社区干部、群众代表等数人参加,通过各部门同志的耐心劝说疏导,最终使其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双方就医疗费用、房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这起因房产纠纷引发的家庭暴力得到了圆满处置。

  南京市公安局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类警情超过3000件,为了更好地探索新形势下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路径,维护妇女合法权益,2012年底,南京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开展反对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试点工作。2014年1月,市公安局、司法局、妇联联合召开会议,出台《南京市实行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工作规范》、《南京市公安局制止家庭暴力法律告诫书》、《给家暴受害者的一封信》等,正式在全市182个派出所全面推开家庭暴力法律告诫制度。该制度确立了联会通报、排查预警、源头处置、跟踪回访、重点帮扶等工作机制,警方前期介入调查,司法及时调解反馈,妇联后期随访跟踪,民政救助、社会援助等有关方面的力量紧密配合,在破解家庭暴力警情处置不力、反复性强等方面作了有力探索,群众、基层民警和相关层面的反家暴意识有所增强,警情处置流程进一步规范,受害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成效明显。

  【点评】家庭暴力告诫制度,明确公检法等部门在预防和制止家暴中应担责任,将惩治家暴提升到政府职责、社会责任的层面,明确执法部门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加规范,有助于实现由事后惩治救济到事前防范制止,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

 

留守流动儿童联席会议制度守护百万儿童健康成长

   联合舰队”守护百万留守流动儿童

  针对节假期儿童安全事件频发,儿童身心受侵害严重的现象,妇联组织连续两年开展困境儿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疏理和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对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进行排查摸底,建立基础信息台账和需保护儿童档案。协调建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留守流动儿童联席会议制度,16家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建立健全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的组织领导、部门联动、监测评估等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工作。

  省妇联广泛汇聚社会力量,从学业支持、亲情关爱、生活帮扶、安全援助等方面“1+1”结对帮扶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开展“与爱同行——社会妈妈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系列活动、“梦·团圆”、“梦·享成长”系列亲子活动,让留守流动等困境儿童感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利用“社会妈妈”等巾帼志愿者队伍、蒲公英行动等公益网站等平台,发挥法律、教育、心理等专家学者的作用,为监护缺失的留守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物质的帮扶、心理的抚慰。联合省儿基会、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实施“护蕾行动”,为留守流动儿童及权益受侵、监护缺失等困境儿童提供安全、健康、法律三个方面保护。

  利用暑期开展儿童安全守护集中行动月活动,举办儿童安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宣传普及儿童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专题夏令营、训练营等,对留守流动及困境儿童进行参与体验式互动培训。倡议全社会重视儿童安全,提升自护能力。

  【点评】留守流动贫困儿童迫切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悉心帮扶,还有精神上的温暖呵护。江苏所特有的联席会议制度,把16个部门组成“联合舰队”,形成一支强大力量,共同守护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实事实办,让“男女平等”步入现实

  怎么让妇女民生问题进入规划,又怎么让规划描绘的愿景变为妇女发展的现实,让规划的目标变为政府履职的行为,让政府的工作意识变为工作的制度化安排。

  省政府及其妇儿工委从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先后在制定妇女发展规划、实施规划时分层分类确立一批针对性、带动性、累积效应较强的实事项目,并积极推动一些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各级政府按照省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层层抓落实。

  省委先后制定多个《意见》为妇女工作和妇女发展提供政策、资源。省政府及部门出台了涉及维护妇女土地权益,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增进女性生殖健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妇女享有平等发展权利,拥有尊重两性差异基础上的特殊资源。各级政府主动将妇女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省财政连续15年运用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带动各地投入20多亿元建设妇女儿童活动阵地。

  项目化运作,实事项目件件落实。省政府妇儿工委将每一件实事细化分解到各级各有关部门,明确序时进度和工作要求,对各市、县实施实事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结果,利用倒逼机制,推动政府加大实事落实力度。省辖各市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实事项目责任。

  【点评】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从法律赋权的平等变为事实上的平等是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江苏围绕妇女在就业、参政、教育、健康等领域平等权利落实不够到位的突出问题,编制实施规划,设置规划重点目标指标和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项目,有效推进了男女两性在现实社会中的事实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