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弄潮儿,搏击江淮闯五洲

27.09.2015  13:21

  从“小众”到“大众”从“精英”到“草根

  编者按 13日-16日,“发现双创之星”大型系列活动走进江苏,本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访大江南北,深入采访创客创业载体。这组报道将从创业创新人物、政策环境培养、服务平台搭建、创业难点突破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江苏创业创新活力蒸腾局面。

  “双创”之星,散布在江淮大地。伴随江苏新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开放,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以大学生为代表的90后年轻创业者、不断突破自我连续创业的大企业高管、科技人才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创业“轻骑兵”,冲在双创一线

  一批年轻的“轻骑兵”,在细分行业中正冲在江苏创新创业第一线。

  1989年出生的刘峰,曾是“小发明家”,如今是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拥有18项国家专利。大学毕业后,刘峰凭借平衡车创业项目获得15万奖金,有了“第一桶金”。“快轮得到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和蒋涛青睐,Ring空心轮平衡车拥有的颠覆性空心结构设计,使这款自重仅6.8千克、时速达18千米的智能短途代步工具,成为市场最具时尚感的抢手货”。

  “好房子,工厂造”。在镇江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一间间小房子由钢结构和轻型混凝土筑造,规整有序地排列着,有的是厨房、卫生间,有的是卧室,这里开启着我国首个3D模块建筑之路。董事长李海蓉说:“建筑业变成了制造业,我们如搭积木一般建房子。

  因为不怕“折腾”,江苏凯孚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柳于2009年放弃了外资公司的晋升机会,筹集150万元资金回到徐州创业。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橡胶用碳素产品,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而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江苏,愈来愈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创新创业,小试锋芒。9月13日,在镇江古运河畔的翼咖啡店里,4个年轻人组成航模创业团队正小声热烈讨论;在徐州蜂巢青创咖啡馆,19个项目进入创业路演环节,“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冠军奖。

  “目前,江苏在校大学生创业人数约1.8万人,占在校学生的1%;2014届毕业生创业总人数约1.41万人,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2.6%。”团省委书记万闻华介绍说。

  双创“老兵”,奔向新蓝海

  年已半百,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董事长张国良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将实验室阶段的碳纤维产业化,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助力我国航天航空、医疗及国防事业!2005年,张国良将效益颇佳的鹰游纺机集团交给职业经理人,在连云港郊外一片长满芦苇的盐碱地上踩出一块空地,开始再发力。2010年,国产T300级碳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彻底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市场垄断。

  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良的创新产品是组合电气设备。2008年,精科以原价收购江阴胜源华电高压电气有限公司,成为少有的苏北企业跨越长江收购苏南企业的成功案例。“今年7月,精科电气在印度中标1.98亿元订单,中国的组合电气产品远销到了印度总理莫迪的老家。”王金良自豪地说。

  毕业于本土高校苏州大学的吴志祥,从阿里巴巴辞职后,模仿做个性化旅游电子商务——“同程旅游”。经过10多年创新发展,公司已从5人发展到6000多人,成为国内三大在线旅游集团之一。作为团队的“掌舵人”,吴志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已获得73项软件著作权和15项专利技术,拿到了万达领投的60亿元战略投资。